时间:2019-06-29 14:18:03
1、单选题 地理环境包括:
A.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B.海洋环境和陆地环境
C.大气环境和水文环境
D.海洋环境和大气环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理环境因素。区域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呈东西方向,从森林草原到草原荒漠到荒漠景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条件的递变而形成的,故属于经度地带性规律。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盆地年均温均在5℃以下,气温变化剧烈,年温差、日温差都很大,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多内陆河和湖沼。回答下列问题。1.当地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2.当地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不可能是因为3.当地农业发展存在的自然缺陷不会是4.近年来因不合理用水导致部分河水断流,再导致湖沼减少,体现的环境特征为
A.沙尘天气多
B.暴雨
C.滑坡、泥石流
D.杂草疯长
E.光照时间长,光合作用强
F.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
G.降水合适、水资源丰富
H.农田林网护风作用强
I.盆地地形不利散热
G.降水太少
可能多盐碱土
灌溉水源不充足
整体性
差异性
地方性
非地带性
参考答案:1. A
2. C
3. A
4.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来源:91考试网 91ExAm.org:柴达木盆地“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风力强盛,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可达25~75天”,所以多沙尘天气,A选项正确;该地年降水量小,气温低,所以暴雨发生频率小,B选项错误;该地降水少,所以滑坡、泥石流发生可能性小,气温低,所以植物生长缓慢,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大气稀薄,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温差大,营养物质积累多;农田林网护风作用强,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根据题目叙述:“年降水量自东南部的200毫米递减到西北部的15毫米”降水少,水资源缺乏。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3.该地降水少,水资源短缺,所以灌溉水源不充足;盆地内多内陆河和湖沼,所以可能多盐碱土。柴达木盆地四周高山环绕,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所以气温较低,当地农业发展存在的自然缺陷不会是盆地地形不利散热。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4.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是一个整体,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不合理用水导致部分河水断流,再导致湖沼减少,体现的环境特征为整体性,具体表现为“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列关于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理环境要素由大气、水、地形、植物和土壤等组成
B、地理环境各要素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总体特征相统一
C、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会导致其他要素的改变
D、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地域差异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某山地东、中、西段降水随高度变化图,读图回答小题。
1.该山地可能是2.导致该山地最大降水高度东西变化的原因主要是
A.秦岭
B.天山山脉
C.南岭
D.祁连山脉
E.从东向西水汽增加
F.从西向东温度降低
G.从东向西海拔降低
H.从西向东风力增大
参考答案:1. B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山脉不同地段的降水量分布:该山地东段降水最少,西段降水量多,且山腰海拔2000米处降水多,反映其水汽主要来自西侧,故判断该山最可能是天山山脉。
2.该山降水受西风带的影响,天山西侧水汽比东侧多,故A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降水量的分布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从图示判断该山脉降水量的东西差异,结合我国的降水量分布特征即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