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4:16:58
1、单选题 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跟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或南退而移动。右图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图示位置时
A.华北地区高温多雨
B.副热带高压南侧洋面处于台风活动期
C.台湾海峡受上升气流影响而多雨
D.长江三角洲地区吹东北风
小题2:当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移到长江流域时
①江淮地区出现梅雨天气?②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③东北平原进入雨季?④华北出现春旱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单选题 我国湿地的特点是
①类型多样?②分布广泛?③数量很少?④均为自然湿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综合题 下图是我国距今7000多年前的陕西西安半坡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属世界最早的原始房屋雏形。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l-6分)
图5
(l)甲、乙两图中,表示半坡遗址房屋雏形的是____,表示河姆渡遗址房屋雏形的是____,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我国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采用“巢居”和“穴居”居住形式,由图可知,____由穴居演变而来,____由巢居演变而来。(4分)
(3)为了冬暖夏凉,____图房屋没有窗户,门朝____方敞开;由于____的缘故,____图房屋建成两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4分)
(4)图中两房屋雏形结构差异大是因为两地的(2分)
A.地形不同
B.气候不同
C.水源补给方式不同
D.居住人数多少不同
4、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30分,每空2分)
材料一?中国三大自然区图
材料二?有诗句这样写到:“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无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须问,十九布依人。”
材料三 小明同学在他的作文《我的家乡》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际,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田边的采桑姑娘欢歌笑语,池中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塘边上蔗苗茁壮,果树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
(1)A、B两区域大致以__________为界,B区域自东向西随__________的不同,植被由东向西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地带性变化规律。
(2)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从A到B再到C的变化,正确的是?(?)
①区域面积依次减少,人口比重依次减小
②地势逐级升高,降水逐渐减少?
③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
④土壤发育程度逐步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3)制约C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____,该区域农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诗句中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
A.华北平原 ?B.青藏高原? C..珠江三角洲?D.云贵高原
(5)小明同学的家乡位于图中________区的________地区,主要属_________________气候。
(6)A区域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利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读山东省局部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对山东半岛上的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
A.断流
B.短小、湍急
C.狭长、流速慢
D.无冰期
小题2:图示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中的( )
①湿地资源 ②淡水资源 ③煤炭资源 ④土地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