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57:48
1、单选题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以下各题。
1.假如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下列四个点中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是2.该时间段内,M点
①偏南风转偏西风 ②风力减弱 ③天气晴朗 ④气温降低
A.(40°N
B.130°E)
C.(40°N
D.140°E)
E.(30°N
F.120°E)
G.(30°N
H.130°E)
I.①②③
G.①②④
①③④
②③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压线天气图的综合分析。
1.若气压变化只和气温有关,则气温日较差最小的地区也就是气压日较差最小的地区,找到两幅图中对应的各点,读出其对应的气压值,计算出相应的气压差即可得出结论。
2.20日14时,M处于冷锋锋前,受东南暖气团影响;夜间,M经历了冷锋影响;21日5时,M受偏西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晴朗。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巴西的地形主要分为两大部分,南部为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北部的亚马逊河流域和西部为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中亚马逊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3。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气候,南部部分地区为亚热带气候,亚马逊平原年平均气温25~28度。
材料二 巴西地形及城市分布图。
(1)试分析巴西城市的分布特点与地形、气候的关系。(6分)
(2)对比甲、乙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6分)
参考答案:
(1)北部平原,气候湿热,城市较少;(2分) 南部高原,气候凉爽,城市相对较多;(2分) 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2分)(答案要点要体现城市分布于地形或气候的关系,否则不得分。)
(2)甲地年平均气温小于乙地; 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乙地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 甲地年降水总量大于乙地; 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乙地各月降水量较为均匀。(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本题解析:
(1)巴西北部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气候湿热,不宜人居,城市较少;巴西南部巴西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地势相对平坦,城市相对较多;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沿海平原,地形平坦,气候湿润,利于交通和城市发展。
(2)甲地处巴西高原内部,海拔高,年平均气温小于乙地;深居内陆,甲地气温年较差大,乙地处东南沿海,受海洋影响大,乙地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甲地热带草原气候,乙地纬度较高,甲地降水季节变化幅度大,年降水总量大于乙地;乙地气候的海洋性强各月降水量较为均匀。
考点:主要考查巴西的地理环境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图甲中甲地气温年较差约为13℃,乙地气温年较差约为9℃。图乙示意三地年降水量及其年内变化。读图甲、图乙,完成各题。
【小题1】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植被状况
【小题2】图4中与甲、乙两地降水特征相符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①
C.③、①
D.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在大陆内部,降水少,温差大,乙地在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温差小。所以造成气温年较差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海陆因素。
【小题2】北半球冬季,气压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成西北风,造成甲地冬季多雨,而夏季气压带北移,乙地受西风影响,乙地此季节多雨,所以判定B正确。
考点:分析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降水的季节
点评:本题用到的规律①一般大陆内部温差大,沿海温差小;②迎风坡降水多;③注意风向转向。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南亚热带季风的成因是(?)
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②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反气旋与气旋的交替控制? ④季风洋流的影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亚季风的形成原因。夏季是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是气压带与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冬季形成的东北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中,风带、气压带的画法正确的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南北纬30°形成副热带高压带,近地面风向始终从高压指向低压方向,因此A错误;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方向向左偏,30°S以北形成东南风,以南形成西北风,因此C错。南北纬60°附近形成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气流由高压指向此处的低压,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60°N以北形成东北风,以南形成西南风,B正确;60°S以北形成西北风,以南形成东南风,D错。
考点:风带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