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19-06-29 13:54:2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各题。

【小题1】图海域中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D.④附近的渔场形成与经过的密度流有关
【小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B.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
C.图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
D.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B处降水增多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①为南赤道暖流,受东南信风影响形成,故A错误;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洋流流经地区水文高于周边海水温度,等温线向南突出,故B正确;④为秘鲁寒流,为补偿流,对沿岸地区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在B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暖流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在A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故C、D错误。
【小题2】读图可知,西部为暖流,东部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较低,故A错误;读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流动图可知,大气环流左侧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于周边地区,故B错误;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为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水温升高导致沿岸地区增温增湿,降水增加,故C错误D正确。
考点:洋流,大气环流,厄尔尼诺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下列两半岛图,回答问题(10分)

(1)比较甲乙半岛河流密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2)根据图中年平均温度(等温线)的分布情况,分析该地冬季气温的特征,并说明原因。(4分)


参考答案:(1)甲半岛:没有常年有水的河流,为无流区(1分);乙半岛:河流众多。(1分)
原因:甲半岛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沙漠广布(2分);乙半岛受热带季风影响,降水丰富。(2分)
(2)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2分);原因是该地北侧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冬季风。(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造成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大气环流
C.地势高低
D.太阳辐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该题考查在影响气候的形成因素中具体因素的地位。答案为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读图2-7“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小题1】读图2-7,A、B、C、D代表的区域中,粮食作物青稞主要种植在_____区域;饮食习惯以麻辣著称的是_____区域, B地区有典型的_____________地貌发育。
【小题2】长江中游地区多曲流,易引发_____________灾害;长江三峡建成以后,通过对水循环的________________环节进行人工干预,以减少水旱灾害,造福于民。三峡工程首要任务是(     )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灌溉
由于三峡作用,防洪压力大大减轻的地区有 (     )
A.成都平原   B.四川盆地  C.江汉平原    D.珠江三角洲
【小题3】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6、7月份在___________锋控制下有一段集中降水时间,夏秋季节可能发展成台风天气,并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是图中的 (     )

它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所造成的危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个方面)。


参考答案:
【小题1】A   B  喀斯特地貌
【小题2】洪涝     地表径流   A(1分)  C(1分)
【小题3】准静止锋(1分)  C(2分) 严重威胁航运安全;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回答两点得2分)


本题解析:
【小题1】粮食作物青稞主要种植在青藏高原地区,长江的源头A为青藏高原区;饮食习惯以麻辣著称的是四川盆地,为C区域,B区域为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广布。
【小题2】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容易发生洪涝灾害;长江三峡工程主要是对水循环的地表径流施加的影响,三峡工程的首要任务是防洪。由于三峡作用,防洪压力大大减轻的地区是江汉平原。
【小题3】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的6、7月份在准静止锋锋控制下有一段集中降水时间,夏秋季节可能发展成台风天气,并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是热带气旋,中心为低压,为逆时针向中心辐合。台风的危害是严重威胁航运安全;摧毁地面建筑、道路、庄稼等。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青藏高原地区号称“世界屋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读图回答问题。(13分)

简单概括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并综合分析该气候特征对当地农业分布及典型地域文化景观形成的影响。(13分)


参考答案:气候特征;该地区气候以高寒气候为主;年平均气温较低,辐射强烈,日照多,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各地降水差异性较大。(答出3点即可) (3分)
成因;该地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此外大气逆辐射不强,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 该区域各地受暖湿气流影响差异较大,形成了从湿润到干旱区的巨大差异。(3分)
农业分布:在部分河谷地带形成了种植业,如湟水谷地、拉萨河谷地等区域(1分);主要原因是由于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气温相对较高,有灌溉水源(1分);在其他海拔较高区域形成了高寒畜牧业,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地区地势高,年均温低,只适合牧草生长,从而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方式。(1分)
地域文化景观:
服饰:服饰以掉袖藏袍为主,适应当地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2分)
民居:民居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这与当地年均温较低的气候有关(2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青藏高原的地区的气候主要为高寒气候;其年均温较低,光照多,积温较少;各地降水量差异较大。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白天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弱,气温低,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不利于保温。雅鲁藏布江谷地,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比其他地方多。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使种植业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该地区气温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其他地势较高地区,由于气温低,适合牧草生产,形成高寒牧业。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服饰多以掉袖藏袍为主;这里年均温较低,则以石彻碉房或藏式帐篷为主。
考点:该考查青藏高原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