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51:35
1、综合题 (28分)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材料一:左图是我国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21世纪初,B地不断改善投资的硬环境(交通、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策、文化、制度等),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职业培训,从而吸引了A地的资源加工和电子装配等企业迁入。
(1)A地区冬季盛行 风,冷气团经过 海时获得一定的水汽,A地位于山东半岛丘陵的 坡,降雪频繁,素有“雪窝子”之称。(6分)
(2)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因为该河流流域降水集中在 季,支流众多,汇水量大,流经 (地形)地区。(4分)
(3)A、B两省都是我国苹果生产大省,由于自然条件差异,B地苹果在外表色泽上呈全红,而A地苹果呈片红外表,但A地苹果有较高的含水量,使其口感更清脆。与B地相比,请简述A地苹果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8分)
(4)分析B地吸引A地企业迁入的原因,并简述企业的迁入对B地发展的影响。(10分)
原因:(4分)
影响:(6分)
参考答案:
(1)偏北风(西北风) 渤 迎风(6分)
(2)夏 平原(4分)
(3)①A地位于沿海丘陵,B地位于内陆高原;②夏季降水及年降水量较多;③光照较弱;④昼夜温差较小;⑤土层较薄。(8分)
(4)原因:①B地位于黄土高原,煤炭等资源丰富;②有大量廉价劳动力;③改善投资环境,对劳动力进行培训,降低了企业的内部交易成本,因此吸引了A地劳动密集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迁入。(4分)
对B地发展的影响:①调整了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的转变);②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③增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收入水平);④加快了城市化进程;⑤企业的迁入也导致工业“三废”排放大量增加,加重环境污染。(6分)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可知,A地位于山东半岛,冬季受西北风影响,夏季受东南风影响。A半岛位于渤海沿海,冬季西北风,从渤海吹过,带来丰富水汽,受地形影响,降雪较多。
(2)淮河流域的降水主要集中在我国夏季,流经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支流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3)A地位于沿海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多,故光照较弱;位于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昼夜温差较少,不利于有机质积累,该地区土壤较薄。B位于内陆高原地区,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有机质积累,品质优良。
(4)B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低,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低;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从而吸引企业到该地投资。大量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企业到带地投资建厂,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增加人们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人口不断向城市迁移,促进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但大量工业进入也会导致工业三废增加,加重环境污染。
考点:该题考查气候、河流和工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1.影响图中A、B两点气温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海陆位置?④地形?⑤洋流2.形成C岛东侧气候的因素有
①纬度较低?②常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③位于东南季风迎风坡?④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
⑤受暖流影响?⑥受寒流影响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④⑤
E.①②⑤
F.①③⑤
G.①④⑤
H.②④⑥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1.A的气温低于B处,原因有: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是1月的特征,此时南半球是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A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2.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是热带雨林气候。其成因有纬度低。热量丰富;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处于迎风坡等。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夏季风进退早晚对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会带来很大的影响。下图表示110°E—120°E区域夏季风前沿进退等纬度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范围内,夏季风最北可达
A.东北北部
B.华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南北部
【小题2】下列年份,我国东部地区最易出现“南旱北涝”现象的是
A.1955年
B.1965年
C.1975年
D.1995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等值线可以读出,夏季风到达的最高纬度介于40°N-45°N之间,为华北地区。
【小题2】我国夏季的降水是由夏季风带来的锋面雨,分布在夏季风的前沿。由图中可以看出,和别的年份相比,1955年,雨带分布在35°N以北的时间长,而分布在35°N以南的时间短,易造成“南旱北涝”。
考点:中国锋面雨带的移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1954~2005年我国江淮地区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的相关系数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形成梅雨的天气系统及出现时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每年3—4月,长江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形成梅雨天气
B.4—5月,受亚洲低压影响,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梅雨
C.梅雨是对流雨,7—8月份江淮地区气候炎热,暖热气流强烈上升形成
D.梅雨是锋面雨,由于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在6—7月间形成梅雨天气
【小题2】太阳黑子数与梅雨强度关系是( )
A.二者呈正相关,最大值出现在图中东北部
B.在安徽省的南部大部分地区呈正相关
C.在图中西北部的相关性最小
D.在湖北省的东南部呈正相关
【小题3】太阳黑子数达最大值时( )
A.华北地区降雨强度增大
B.通讯卫星信号易受干扰,导致卫星报废
C.昆仑站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D.耀斑爆发强度同样增强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梅雨是每年6-7月份在我国江淮地区形成的江淮准静止锋产生的连续性降雨,大约持续一个月左右,属于锋面雨, D对。A.B.C错。
【小题2】读图,首先要认清各省区的形状,然后判断相关性。图中,图中东北部正相差数值最大,A对。安徽北部正相关,南部负相关,B错。读图,图中西北部是正相关,且数值较大,C错。湖北省东南部呈负相关,D错。
【小题3】太阳黑子活动对降水有影响,但不一定是正相关,A错。黑子活动与耀斑活动周期一致,所以耀斑也会增强,导致无线电信号受到干扰,但不会造成卫星报废,B错。昆仑站有极昼现象,但出现时间与黑子活动无关,C错。黑子活动增强时,耀斑爆发强度同样增强,D对。
考点: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我国省区名称形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雪线高度是指终年积雪下限的海拔。下图表示全球不同纬度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气温、降水量的分布。读图回答(1)~(3)题。
(1)表示多年平均雪线高度、多年平均气温、多年平均降水量的曲线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赤道到南、北纬90°之间,多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是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海拔最高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纬90°附近,有半年极昼现象,为什么多年平均雪线高度最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①②③
(2)赤道;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上升气流影响,多对流雨;南、北纬30°地区(或南、北半球副热带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下沉气流影响,干旱少雨,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3)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角小,陆地冷却快,终年气候严寒。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