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49:28
1、综合题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甲图中阿尔金山的走向为?。
(2)乙图中重庆与贵阳两城市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
A.300千米
B.330千米
C.400千米
D.430千米
(3)填表回答:①、②两大地形区中典型的地貌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
| ? | 典型的地貌类型 | 主要地质作用 |
| ① | ? | ? |
| ② | ? | ? |
| ? | 主要补给类型 |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
| A | ? | ? |
| B | ? | ? |
参考答案:(1)东北——西南走向?(2)B?(3)
?
典型的地貌类型
主要地质作用
①
风积地貌(沙漠、沙丘)
风力沉积地貌
②
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
流水溶蚀(流水侵蚀)作用
?(4)
?
主要补给类型
径流量季节变化特点
A
冰雪融水
大
B
雨水(大气降水)
小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1)利用经纬网的方向。(2)利用经线的距离,重庆和贵阳的距离在图上约与经线上3个纬度距离相当,故计算3*111KM。(3)结合经纬度和周边的重要地理事物,如山脉、城市等判断①表示塔里木盆地;②表示云高高原。(4)A表示塔里木河,主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B表示长江,主要以降水补给。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11年5月,影响我国气候的副热带高压势力较往年整体偏弱,且湖区气温比往年同期偏高,鄱阳湖大幅“瘦身”,部分湖区变成了“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鄱阳湖“瘦身”的主要原因。(4分)
(2)简要评价图示区域大力发展炼铜工业的有利条件,以及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4分)
(3)据报道,江西省拟在鄱阳湖入长江口处建一座长2.8千米的大坝,以控制鄱阳湖水量。对于这一建坝计划,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4分)
参考答案:(1)夏季风(暖湿气流)偏弱,降水较往年偏少;(2分)气温偏高,蒸发加剧;(2分)上游水电站拦蓄河水,入湖径流量减少(或长江上游来水减少)。(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分)
(2)铜矿、水电丰富(近原料地、能源地)。(2分)破坏植被,加剧水土流失;造成环境污染。(2分)
(3)赞同(1分)。理由:建坝后可增加翻阳湖枯水季节水量,可减轻鄱阳湖区丰水季节的洪水威胁,具有供水(灌溉)、航运、旅游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反对(1分)。理由:建坝拉截湖水不入长江,可能影响长江下游的用水安全;可能影响鄱阳湖的天然调查调蓄作用,威胁长江中下游防洪安全;可能改变鄱阳湖湿地生态环境,影响鱼鸟生存。(答出其中两点即可,3分)
本题解析:(1)鄱阳湖属于外流河,鄱阳湖大幅“瘦身”即面积减小,主要从自然原因(降水量、蒸发量)和人为原因(人类活动影响上游来水和用水量增加)等方面分析。(2)影响炼铜工业的主要区位条件主要从矿产资源、能源资源、水源和交通等因素分析。负面影响主要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3)开放性试题,观点明确,充分阐述相应的理由,说得合理即可。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解题的关键掌握影响湖泊水量的主要因素和影响工业区位布局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水库建设对库区和河流流域的生态环境影响等内容分析,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下列四幅省级行政区划图,完成题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style="shiti/img/20090926/20090926153701001.jp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直接根据图示的省区轮廓判断,a为江苏省;b为青海省;c为广西壮族自治区;d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是壮族,集中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并能结合省区轮廓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20世纪90年代前期,在大陆的台资企业以制鞋、家具等为主;而中期则以计算机外设部件为主,2000年以来,开始将笔记本电脑和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至大陆。据此完成(1)——(2)题。
(1)这种产业转移
[? ]
?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
? 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转移
? C、增加了迁入地的就业压力
? 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2)台湾产业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
? A、大陆地价、工资水平较低
? B、大陆服务业发达
? C、台湾劳动力素质较低
? D、台湾人口数量剧减
参考答案:(1)D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12年8月以来,我国钓鱼岛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钓鱼岛列岛及其附近海域,是我国东海鱼场的一部分。我国浙江、福建和台湾等地的渔民经常到这一带捕鱼。读我国的钓鱼岛地理位置及其周边海域等深线分布图和钓鱼岛等高线分布图(单位:米)回答题。
小题1:钓鱼岛的地势特征是
A.东部高,西部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北部高,南部低
D.南部高,北部低
小题2:钓鱼岛南北两端的距离大约是
A.3.6千米
B.2.5千米
C.0.7千米
D.1.85千米
小题3:钓鱼岛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4:关于钓鱼岛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表平坦?②位于我国大陆向东延伸的大陆架上?③距我国大陆约350KM
④其东南侧的P点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⑤渔业资源丰富主要是因为盛行上升流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和河流分布判断,该岛屿南部高,北部低。
小题2:图示钓鱼岛南北两端大约在经线上跨纬度0.75";利用经线上每跨纬度1°,距离为111KM计算即可。
小题3:根据该岛屿的位置,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台湾岛的北部,故判断最可能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小题4:组合选择题可结合排除法,根据该岛屿的等高线判断,该岛屿地形起伏较大,①错误;结合右图的等深线分布判断,该海域位于我国东南部的大陆架海区,②正确。图示钓鱼岛到我国大陆的直线距离转移到经线上,约跨纬度3°,故距离约3*111KM,③正确;图示P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故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④正确。该地区受寒暖流交汇而形成渔场,⑤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断方法,掌握河流流向与地势;经纬度与距离计算和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等内容,注意结合图示的经纬网、等深线、海陆位置等信息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