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47:45
1、单选题 2007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西藏地区发现了大型油气田,读图完成下题。
1.根据地质构造划分,该储油构造属于2.图中储油构造中,数字①②③分别代表
A.向斜
B.背斜
C.断层
D.地堑
E.气、水、油
F.气、油、水
G.水、气、油
H.油、水、气
参考答案:1. B
2. B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地质构造的判断。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向斜岩层向下弯曲。该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根据水、气、油的密度进行判断,①位于最上方,为气,③位于最下方,密度大,为水。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据图回答问题。
1.甲山的形成原因2.①②③三处岩石由新到老排序: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E.①②③
F.②③①
G.③②①
H.③①②
参考答案:1. C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
1.图示甲位于河流上游,为流水侵蚀地貌。
2.图示①②为沉积岩,则越往下岩层越老,而③为岩浆岩,图示岩浆岩破坏了沉积岩层,说明③形成最晚。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有一些干涸湖底,常因干缩龟裂,定向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使之日益增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形成许多不规则的浅槽和槽间垄脊,这种地貌称雅丹地貌。读“雅丹地貌示意图”,回答题。
1.典型的雅丹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2.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3.我国雅丹地貌典型分布地区湖泊干涸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东南丘陵
B.四川盆地
C.塔里木盆地
D.黄土高原
E.风力堆积作用
F.风力侵蚀作用
G.流水堆积作用
H.流水侵蚀作用
I.水资源利用不当
G.围湖造田
过度樵采
过度农垦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结合材料“湖底干缩龟裂”“风沿裂隙处进行侵蚀”反映了干旱地区因风力侵蚀作用是雅丹地貌的主要成因,故判断可能分布于我国的干旱地区,结合选项只要塔里木盆地属于干旱地区。
2.见上题分析。
3.干旱地区湖泊的水源主要是入湖径流量,湖泊干涸主要是由于入湖径流量减少,源于河流上中游地区人类活动过度用水,导致了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则湖泊干涸。
考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学生只要能从材料中提取影响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能结合我国区域地理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即可。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①~④的地质作用和a、b、c三处的地貌景观的组合,正确的是2.I 、Ⅱ、Ⅲ表示的季节是
A.①表示风力侵蚀、搬运、沉积 a表示风蚀城堡.沙丘等
B.②表示流水 b表示黄土地貌
C.③表示流水 c表示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D.④表示地壳抬升 b表示喀斯特地貌
E.I一一春夏
F.Ⅱ一一夏秋
G.Ⅲ一一冬春
H.Ⅲ一一秋冬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和地质作用。
1.根据图示的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由于西北内陆地区,大陆性气候强,故风力强劲,风力塑造地貌明显,而形成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故A项正确。黄土高原的形成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故②为风力作用,B错误。由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则流水侵蚀形成b千沟万壑的地貌;则经流水搬运,下游泥沙淤积,形成c华北平原;
2.结合上述分析,西北地区风力侵蚀最严重应位于西北风力最大的季节,Ⅰ为冬春季节;黄土高原流水侵蚀最严重,应为暴雨最集中的夏秋季节,Ⅱ为夏秋季节;黄河下游泥沙淤积最严重,应为中游输沙量最大的夏秋季节,Ⅲ为夏秋季节。
本题难度:困难
5、单选题 某校学生在一场暴雨后,对该县城以上的河流进行考察(路线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河流总体流向为2.同学们在甲、乙观察点考察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①甲地附近河流水流较快
②乙地附近河流侵蚀作用较强
③甲地附近河道水流较慢
④乙地附近河流堆积作用较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北向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向东
E.①②
F.②③
G.③④
H.①④
参考答案:1. C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由图形中水库与水坝的位置,水库位于水坝上游。再结合指向标,河流由西南向东北流。
2.由图形甲乙两地的位置,甲处于水库上游,由河流流向水库,水域变开阔,因此水流速度变慢,以沉积为主。乙处于水坝下,有一定的落差,水流较快,侵蚀作用强。
考点: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