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43:31
1、单选题 下图为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示意图。读图完成小题。
小题1: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的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小题2:曲线③代表人口迁移现象,在下列城市中体现最明显的是( )
A.伦教
B.巴西利亚
C.新德里
D.乌兰巴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较小,且随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减弱,故①为乡村之间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之间的迁移增多,故②为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迁移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的,故③表示城市到农村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是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该迁移数量减少,故④表示乡村到城市的迁移。小题2:四个城市中伦敦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面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24-25题。
小题1:若此图表示“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则该图甲地、乙地可能分别是
A.非洲到欧洲
B.北美到拉美
C.欧洲到非洲
D.日本到中国
小题2:该图表示几年来我国民工流动的主要方向,则该图反映的民工流向可能是
A.河北到青海
B.上海到四川
C.湖南到广东
D.山西到新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二战后,由于欧洲经济复苏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欧洲成为迁入区;美洲在二战前是新大陆,是迁入区,二战后,美国经济发达,也是迁入区;因此答案选择A,C错误。B选项中在二战后,美国经济发达,仍是世界上外来人口主要迁入国,拉丁美洲和亚洲成为移民主要来源地,错误。日本是发达国家,中国是发展中国家,D答案错误。
小题2:我国出现民工流的主要原因是地区间的经济差异,因此人口主要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因此选择C。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2010年底-至2011年春初,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大量人口纷纷撤离该国家回国,其中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于3月6日3.2万余人全部安全回国。其原因是?
A.该国发生大范围的“流感”灾害
B.石油资源大量开采,出现枯竭现象
C.此时期发生了大范围的沙尘暴灾害
D.政局动荡,使生活环境遭到破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埃及、利比亚因为政局动荡,生活环境受到影响,所以我国采用海陆空全方位撤侨工作。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小题2: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人口迁入率曲线是波状上升,不是持续上升,A错。人口迁出率也是波状起伏,不是持续降低,B错。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读图可以判断,机械增长率缓慢上升,C错。机械增长率一直大于0,所以累积净迁入量逐年增加,D对。
小题2:从人口机械迁移状况看,该省是人口净迁入的省份,应位于沿海发达地区,所以A对。安徽、湖南、河南都不是沿海省份,人口应是迁出率高,B、C、D错。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图显示了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回答1—3题。 
1、上图中阶段②最有可能是
[? ]
A、采猎文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化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影响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环境
B、国家政策
C、社会经济
D、战争
3、如果图中反映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的人口迁移,图中③、④阶段人口迁移的流向主要是
[? ]
A、从农村流向城市
B、从农村到农村
C、从城市到城市
D、从城市到农村
参考答案:1、B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