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41:48
1、单选题 读“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图中箭头1表示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自然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箭头2表示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将废弃物排放到环境中去。据此回答题。
1.图中M代表
A.物质和能量? B.废弃物? C.人类社会? D.环境
2.可以用图中箭头1表示的是
A.滑坡、泥石流? B.地震、海啸? C.台风、寒潮? D.森林资源、矿产资源
3.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要有箭头2存在,就一定会产生环境问题
B.人类会影响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可能影响到人类
C.如果箭头1、箭头2表示的人类活动力度较大,都可能产生环境问题
D.由图可知,人类与环境是对立的,无法使其协调
参考答案:
1.C
2. D
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降水、植被与侵蚀之间的关系示意图。
材料二黄土高原年降水量分布图和乙地某年的经济结构表。

材料三 有关学者提出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两种治理方案。
方案一:以工程措施如修建梯田、打坝淤地为主;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
方案二:以植树造林为主要措施;同时与样田、淤地等工程措施相结合。
(1)据材料一说明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之间的关联性。(6分)
(2)据材料二分析乙地存在的环境问题(8分)
(3)经过实践,甲乙两地选择不同方案治理水土流失取得良好的成效。请你为其中一 地选择一种合理方案,并结合材料说明理由。(6分)
参考答案:
(1)降水量小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2分)降水量大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弱;(2分)降水量大于600mm时,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相对比较稳定)(2分)。
(2)乙地第一产业比重过高,且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偏高,(2分)会出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现象,造成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2分)乙地重工业(包括采掘业)比重很高,(2分)如果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同时还会出现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2分)
(3)甲地选择方案二。(2分)理由:甲地年降水量超过450mm,提高森林覆盖率,能降低土壤侵蚀强度。在降水量较大地区恢复植被比较容易;(2分)但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2分)
乙地选择方案一。(2分)理由: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工程性措施效果更好;(2分)降水较少,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治理水土流失效果更好。(2分)
本题解析:
(1)解答本题关键在于判图,弄懂降水量与土壤侵蚀强度关系,找两个关键降水量点即降水量为450mm和600mm前后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当降水量小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快速增强;降水量大于450mm时,土壤侵蚀强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迅速减弱;降水量大于600mm时,土壤侵蚀强度变化不大。
(2)从图表中可知,乙地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较高,而第一产业又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因此可能会发生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现象,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工业中以重工业为主,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就会出现地表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环境污染等问题。
(3)回答本问要与第(1)问相结合。甲地降水量大于450mm,因此应采取植树造林为主的治理方案,在坡度较大的沟坡应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乙地年降水量小于450mm,由于森林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比,因此采取工程性措施效果好一些,同时种植低矮的灌木和恢复草地可以防治水土流失。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外圆A代表________,内圆B代表________。
(2)图中箭头①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箭头②表示人类通过________活动向环
? 境中输出________,箭头③表示人类的________,箭头④表示________。
(3)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可用箭头________表示;酸雨
? 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植树种草可用图中箭头________表示。
参考答案:(1)环境;人类社会
(2)生产;物质和能量;消费;废弃物;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对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反
? 作用(或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3)①;②;④;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完成题。
小题1: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广东、福建
B.上海、天津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小题2: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第三产业发达
D.煤炭消耗量大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点状统计图分析的关键是从图中的特殊点向横纵坐标做垂线,进而获得特殊点的具体含义,本题解答时可参照下图
图中实线方框内的人均CO2排放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虚线方框内的人均GDP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的交集就是本题的答案。
小题2:山西和内蒙古的人均CO2排放量较高和两者作为我国的煤炭能源大省,消耗的煤炭量较大相关。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2排放量。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及形成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环境保护】
材料一? 1月28日起,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全国灰霾面积超100万平方公里。雾霾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出行,引发公众忧虑。在本届“两会”上,保护环境、低碳发展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之一。有代表调侃:“亲们,尽量宅着吧,出门记得戴口罩。”专家指出,雾霾天气有50%是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
材料二?全国雾霾区域图
请结合材料,从改善城市交通发展角度分析减轻雾霾天气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提高燃油品质,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2)改善汽车排气系统处理技术,降低汽车尾气排放。(3)减少私家车,优先发展公交,提倡公共交通。(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发展立体交通,减少拥堵。(5)加强监控管理。(6)增加城市交通绿化,加大绿化面积。(7)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答对五点得10分)
本题解析:雾霾天气时空气中的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低,这些有害物质会刺激人体的敏感部位,容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一些过敏性病症。雾霾天气有50%是由机动车尾气排放造成的。本题重在提出改善城市交通情况的应对措施,结合城市交通发展汽车的尾气排放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因素为切入,从能源利用、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地、公共参与意识等方面做答即可:提高燃油品质,利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汽车有害尾气的排放;改善汽车排气系统处理技术,降低汽车尾气排放;优先发展公交,提倡公共交通,以减少交通造成的污染排放量;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发展立体交通,减少拥堵;加强环保的监控管理;增加城市交通绿化,加大绿化面积;加强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