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等值线图》考点预测(2019年押题版)(七)

时间:2019-06-29 13:40: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所示区域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R、 Q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800米 
B.900米 
C.1000米
D.1100米
小题2: M、 N、P、Q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A.M, N
B.M, P
C.M, Q
D.P,Q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由图形可知:200﹤Q﹤300,1200﹤R﹤1300,所以R、Q两点的相对高度在900-1100之间,选项C正确。
小题2:由图可知:200﹤Q﹤300,400﹤P﹤500,500﹤N﹤600,M点的海拔有两种可能:300﹤M﹤400或者500﹤M﹤600,综上所述,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8分)
材料一:丽江不仅有优美的风光,悠久的文化,而且还有“高美古”村的天文台——我国目前最好的光学天文台。(“高美古”在当地的纳西族语言中的意思是“比天还高的地方”。)

材料二:图A“丽江天文台(甲)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图”
材料三:图B“丽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1)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约32°4′N、118°47′E)相比,分析丽江天文台的优势区位是:(至少三点)(3分)
(2)分析丽江天文台1月天文观测时间比7月长的原因是?。(2分)
(3)据B图,描述丽江三次产业结构变化特点是:。(3分)


参考答案:(1)纬度低(观测星空范围大);海拔高(视野开阔、空气稀薄能见度高);地形平坦开阔;地处内陆晴夜天气多;人口稀少;远离城市(光源少、大气污染少)等。(3分)
(2)1月夜比7月长(2分);1月比7月夜里云量少(2分)。
(3)(3分)
第一产业大致呈下降趋势(2分);
第二产业1992-98呈上升趋势(2分);1998-2001略有下降(2分);2001后快速上升(2分);
第三产业1992-2001呈上升趋势(2分);2001-2010年略有下降(2分);
约1996年前产业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一、三、二(2分);
约1996年---约2002年产业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三、一、二(2分);
约2002年后产业比重由大到小依次是三、二、一(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环境。(1)丽江天文台位于云贵高原,天文观测的条件可借鉴卫星发散的条件类似分析。(2)1月为北半球的冬季,当地昼短夜长,且为云贵高原的旱季,降水天数少,晴天多。(3)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从图B读图分析,三次产业的比重变化。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下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图中可以看出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要平直些,简析其原因。
(2)图中A地平均气温明显高于纬度较低的赤道地区,简析其原因。
(3)简析与同纬度地区相比,B地气温低原因。
(4)简析D地成为世界气温最低地区的原因。


参考答案:(1)这是海陆分布差异造成的。北半球陆地面积远多于南半球,巨大的海陆差异加之陆地上地表性质差异大,等温线较复杂,而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表面性质差异相对较小。
(2)A地区为大面积沙漠,气候干燥,云量少,因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赤道地区海洋面积广阔,热容量大,加之云量多,大大削弱了太阳辐射。
(3)B地是青藏高原地区,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地势高而气温低。?
(4)D地在南极大陆,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小;加之地表为永久积雪和冰川,地表反射率高;平均海拔2350米,地势高,气温低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括。(1)北半球等温线弯曲明显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而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2)图示A位于撒哈拉沙漠地区,属于从气象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分析。(3)图示B位于青藏高原,主要由于地势对气温的影响分析。(4)D为南极大陆,从纬度、海拔、海陆分布、反射率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我国部分地区≥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回答问题

小题1:L1与L2中心的积温数差值可能为
A.3000
B.2800
C.5600
D.4500
小题2:L1和L2闭合中心的成因是
A.L1处日照时数长,L2处日照时数短
B.L1处纬度高,L2处纬度低
C.L1处为盆地,L2处为高原
D.L1为背风坡,L2为迎风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断。
小题1: L1附近为四川盆地,L2处为云贵高原。则L1较同纬度地区积温应较高,故L1中心积温数高于6000(低于7000);L2地势高,气温低,故较同纬度地区,积温较低,故L2中心积温数低于3000(高于2000);则计算L1与L2中心的积温数差值为3000---5000,故选D项。
小题1:见上题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日照时数是指每天从日出到日落之间,太阳直接照射到地面上的实际日照时间,以
小时为单位。读“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成都和昆明的日照对数分别约为多少?
(2)试分析昆明与贵阳的日照时数差异及其原因。
(3)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比东南部?,西北地区应如何充分利用日照资源发展特色农业?


参考答案:
(1)1200小时2400小时
(2)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得多。原因:贵阳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多阴雨天气,而昆明多晴天,所以昆明的日照时数比贵阳长。
(3)长西北地区日照时间长,植物光合作用强,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植物糖分的积累。所以西北地区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发展瓜、果等特色农业。


本题解析:本题以我国部分地区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读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首先要理解日照时数的概念,并结合天气、气候因素分析年日照时数的分布特征,思考其地区差异的原因。第(1)题,成都和昆明的数据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出。第(2)、(3)题,昆明比贵阳日照时数长得多的原因可以从降水多少(或天气状况)来解释,并由此可判断出我国西北地区的日照时数长短及农业发展的情况。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