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37:55
1、单选题 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人口占洲总人口的比例下图为北半球两高山垂直植被分布图,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不同。读图完成1~2题。 
1、造成两山地南坡山麓地带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
A、大气环流形式不同
B、纬度差异
C、海拔高度不同
D、人类活动影响程度不同
2、两山地
[? ]
A、湿润气流的迎风坡相同
B、向阳坡相同
C、都是火山喷发形成的
D、山麓都能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
A.山东丘陵
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
D.西欧平原
参考答案:1、A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多选题 下图是某大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主要受寒流的影响
B.①附近世界著名大渔场的形成与寒暖流交汇无关
C.②自然带与⑤自然带形成原因基本一致
D.⑤→⑥→③→④四自然带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关于⑤自然带所在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多雨
B.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热带迁移农业
C.降水主要类型为地形雨和锋面雨
D.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
参考答案:1、BD
2、A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示意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完成小题
小题1: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
A.自北向南增高
B.自西向东增高
C.自东北向西南增高
D.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小题2:影响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
B.降水
C.热量
D.坡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经度自西向东雪线逐渐降低;纬度自北向南逐渐降低。所以该地区雪线高度变化的趋势是自东南向西北增高。
小题2:结合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说明主要因素不是热量,应是降水。我国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导致雪线自东南向西北增高。降水对雪线的影响最大。
点评:本题以长江上游地区雪线高度的经向和纬向变化趋势为载体考查雪线的相关知识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题目难度一般。解答本题时学生要准确注意左右两幅图的图示内容才能得出正确结论。同时降水的因素对雪线影响更大。
【思维拓展】
影响雪线的因素:
从本质上讲是蒸发融化与降雪积雪的对比关系,具体因素有:
①山体所在纬度:纬度低,雪线海拔高;纬度高,雪线海拔低;
②坡向:阳坡雪线海拔高,阴坡雪线海拔低;迎风坡雪线海拔低,背风坡雪线海拔高。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由图中四座山峰位置及海拔可知,垂直自然带谱最多山峰位于(? )
A.a
B.b
C.c
D.d
小题2: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
A.b
B.c
C.d
D.e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多少 ,一要看山的高度,二要看所在的纬度,即基带的自然带类型。山体的海拔越高,基带所在的纬度越低,垂直自然带谱就越多。读图,根据纬度和海拔高度判断,a的基带是热带植被,山顶是雪峰,包括了从赤道到两极的主要自然带,类型最多,A对。根据纬度分析,b处山麓基带是亚热带植被,c处是温带植被,d处是亚寒带植被,山顶都是雪峰,所以类型比a少,B、C、D错。
小题2: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在30°-40°的大陆西岸,都有地中海气候,所以都有亚热带植被,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b自然带,A对。大洋洲没有c、d自然带,B、 C错。欧洲没有e自然带(热带植被类型),D错。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