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35:32
1、单选题 衡量城市化的最主要标志是
[?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10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某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久居城市的人们都有类似的体验;夏季里市区的气温要比郊区高。为了躲避酷热难耐的暑气,人们不得不跑到绿树成荫、河湖交错的郊区或乡村去享受一份清凉和惬意。为什么在享受现代城市的舒适与便利的同时,市区人要忍受比郊区更为炎热的酷暑呢?
小题1:材料一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市区、郊区、近郊农村夏季午后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在这种午后气温现象作用下,如不考虑其它因素,市区与郊区近地面的风向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请根据图文材料所揭示的问题,写出主题词(限4~6字):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就这一主题进行课题研究,请补充完成基本的研究思路。
小题3:同学们在研究中发现:城区与郊区气温之差,不同季节有差异(如图所示)。你从图中可得到的正确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某城市围绕“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的主题展开讨论,请市民提出合理化建议。一高中生提出可在郊区封山育林,来改善市区绿化面积少、大气质量差的问题。这种做法,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理由。
小题5:一市民建议,本市绿化不应再建大型草坪,需要以乔木、灌木树种为主。与林木绿化相比,城市绿化中修建大型草坪有哪些不足?
参考答案:小题1:① 自郊区吹向城区(2分)
小题1:城市热岛效应(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③城市热岛效应的形成原因 ④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的建议(3分)
小题1:城郊间的气温差异夏季大于冬季(1分)
小题1:可行 应首先研究城市风的下沉距离,造林应在城市风的下沉距离之内。(2分)
小题1:环境效益不如林木;维护费用大;易造成土壤(或地下水)污染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的“热岛”效应。
小题1:③和④曲线是明显错误,而②曲线主要是商业区白天的人流和车流量大于居民区,所以热岛效应也较居民区明显气温比较高。
小题2:实际上就是热岛效应开展探究性研究,也是地理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即从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小题3:直接读图归纳即可。
小题4: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小题5:主要从建设草坪的生态效益和占地面积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1900年和2008年的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1—2题。

[? ]
[? ]
参考答案:1、B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示意某区域境内的人口迁移情况,据图完成各小题。
小题1:在l0km范围内受距离远近影响最大的迁移类型是
A.移民
B.非农业职业
C.农业或家务职业
D.政府或管理职业
小题2:关于人口迁移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只能逐级流向高一等级城市
B.中小城市对乡村人口的引力相同
C.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只能由农村流向城市
D.向城市迁移的人口主要从事非农业职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看右图,10km范围以内对应的不同迁移类型曲线中,移民曲线最陡,说明变化最明显,受距离的影响最大。
小题2: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读图的细致性。看下图,红色线勾出来的范围,人口由较高等级城市流向低一级的城市,不符合A、C答案。中小城市对乡村人口的引力不同,比如下方的中等城市吸引力大于左上方的同类型城市。城市化同样反映在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读“某城市空间分布不同阶段的发展演变模式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个阶段按时间的发展演变顺序,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
2.图中发展阶段表明
[? ]
A.①阶段以农业为主体,中心城市辐射作用明显
B.②阶段区域以小城镇为主,内部经济差异比较小
C.③阶段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已经形成
D.④阶段区域内部差异继续加大,区域处于不平衡状态
参考答案:1、C
2、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