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28:33
1、单选题 ?下表为四个国家在同一年度中的粮食作物生产的统计表。读表回答1-2题。
1.最可能是商品谷物生产国的是?(?)
A.甲、乙?B.丙、丁?C.乙、丁?D.甲、丙
2.与丙、丁两国农业生产特征相似的是?(?)
A.美国?B.韩国?C.蒙古?D.尼日利亚
参考答案:
1.A
2.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既是密集农业,又是商品农业和种植业的农业类型是(?)
A.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
B.潘帕斯草原的牧牛业
C.津巴布韦的烟草种植业
D.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小麦——牧牛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关于美国玉米带发展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地势平坦广阔?②终年高温多雨?
③土壤深厚肥沃?④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注意自然条件,故④错误;美国中部的玉米带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②错误;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美国轮廓图,回答小题。
小题1:M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
D.混合农业
小题2:M区域农业生产的优势区位条件不包括(?)
A.先进的科技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廉价的劳动力
D.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M位于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正确答案选A。
小题2: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优势区位: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不包括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正确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及优势区位。
?
类型
案例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作物
主要特点
区位条件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水稻种植业
亚洲季风区
东亚、东南亚、南亚季风区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水稻
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学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适宜水稻生长;地势低平,适宜水田管理;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
?
商品谷物农业
美国中部平原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国。
我国东北和新疆的国营农场。
小麦玉米等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
自然条件优越(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深厚、水源充足、气候温和、降水丰富);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地广人稀,适宜进行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先进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区
牛、羊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质优良;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廉;距海港近,促进了商品经营。
?
乳畜业
西欧
北美五大湖周围、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
牛奶及其制品等
商品率高;机械化程度高;集约化程度高;多分布在大城市周围
地形平坦,气候温凉、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城市化水平高,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
混合农业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南非及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小麦羊
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以保持土地的肥力;两种生产方式在时间上做到忙、闲错开,便于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生产活动;可以根据国家政策和市场情况,农户及时调整种植与放牧的规模,保证稳定的收入。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地广人稀;市场广阔(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机械化水平高;交通发达;政府扶持。
热带迁移
农业
亚马孙河流域
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刚果盆地等地广人稀的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
∕
生产原始粗放不固定;烧荒、掘穴播种;不翻耕也不施肥就等收获
气候极湿热;
生产力水平极低下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我国珠江三角洲某一国营农场位置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10分)
(2)据材料二分析珠三角农业类型的转化及其主要区位因素。(10分)
参考答案:
(1)有利:促进资源开发;(2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利于经济发展; (2分)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2分)
不利: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 (2分)带来社会治安不稳定等问题。(2分)
(2)由单一粮食种植业转化为基塘生产(多种经营)(2分)
自然因素:地势低平、河湖密布(2分);水热条件充足(2分)
人文因素:市场广阔(2分);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经验丰富(2分)
本题解析:
(1)一般来说,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解题时要进行全面的分析,正面积极的因素可多答一些。产业转移对移入地的有利影响主要是促进资源开发、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不利方面主要是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带来社会治安不稳定等问题。
(2)比较1975年和2007年两幅图,1975年该地为单一的水稻种植,2007年水稻种植面积缩小,增加了花卉、饲料作物、蔬菜和鱼塘,说明该地农业类型由单一粮食种植业转化为多种经营。影响农业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地形、气候、土壤和水源等方面,在该地表现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水热条件充足;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在该地主要表现为市场广阔、农业历史悠久、劳动力和经验丰富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