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9 13:19:08
1、单选题 读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题。
小题1:从目前发现的海底矿产来看,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A.M处
B.N处
C.P处
D.Q处
小题2: N处的矿产资源主要是
A.锰结核
B.热液矿
C.石油、煤、天然气
D.砂矿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海底石油是埋藏于海洋底层以下的沉积岩及基岩中的矿产资源之一,一般位于大陆架处。图中M、N、P、Q四处M处于大陆架处,所以海底石油一般分布在 M处 。故选A。
小题2: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N处是大洋洋盆,它是大洋底的主体部分,在洋盆处可发现锰结核。大洋中脊可发现热液矿,大陆架处多石油、天然气。故选A。
点评:本题以海底地形剖面图为载体考查海洋矿产的分布规律,难度较小。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矿物,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地区,海底热液矿分布在大洋中脊地带。解答时注意结合海底地形图进行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1年12月10日,我国许多城市都能观看罕见的天象“月全食”。对月全食发生的条件判断正确的是
A.月食现象必定发生在农历十五
B.新月时会出现月食现象
C.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太阳居中
D.日食和月食也可能在同一天发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月食发生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地球居中,时间在每月的农历十五(满月);日食发生时,日地月在一直线上,月球居中,时间在每月的农历初一(新月)。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是2004-2006年世界各种谷物的产量变化图。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各种谷物产量变化表明世界
A.谷物总产量下降
B.农业劳动力减少
C.谷物需求量减少
D.谷物单产下降
小题2:埃及是世界十大粮食进口国之一,保证该国粮食供需平衡的最佳措施是
A.提高粮食单产,加强国际合作
B.扩大耕地面积,提高人口素质
C.鼓励劳务输出,减少粮食消费
D.控制人口增长,调整饮食结构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通过读图在2004-2006年三年中除了稻谷有所增加外,其余粮食产量都在减少,而其他选项也都于粮食产量减少没有关系。
小题2:埃及的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河谷地带,国土内绝大部分是热带沙漠气候,扩大耕地面积几乎不可能,而调整饮食结构或鼓励劳务输出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读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如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中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E.云量厚度
F.地势高低
G.太阳高度
H.植被状况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④是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选择D项。
2.太阳辐射量随纬度的增加而递减。纬度越低,太阳高度越大,辐射越强;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选择C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多选题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2.全球气候变化会对粮食生产产生较大影响,其主要原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E.作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F.旱涝灾害增多
G.某些物种灭绝
H.土壤肥力下降
参考答案:1. AC
2. A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故选AC。
2.全球气候变化改变了原有的干湿状况,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事件增加,从而影响粮食生产,故选AB。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全球变暖产生的危害。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