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6:21:03
1、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左图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右图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
(1)指出图7中P处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6分)
(2)贺兰山被称为银川平原的“守护神”,分析其原因。(6分)
(3)指出自贺兰山至黄河不同地域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类型。(8分)
(4)近年来,宁夏在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试推断其依据。(4分)
参考答案:
(1)冲积扇(洪积扇)。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携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
(2)阻挡西北方还冷气流;组织沙漠入侵;东坡为东南季风迎风坡,增加降水补给。
(3)山区发展林业;山麓发展畜牧业;平原发展种植业;河南发展渔业。
(4)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自然条件优越);枸杞品质好,市场竞争力强‘枸杞种植基础好;土地资源能够满足生产规模扩大的需要。(答出两点即可)
本题解析:
(1)本问主要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图7中P处位于山前,读图7地貌景观图可知该地貌为贺兰山山麓冲积扇,形成过程是河流从山上侵蚀下来的泥沙被河水携带到山麓山口时,流速减缓,泥沙堆积而形成的。
(2)本问考查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依据图6的标注,贺兰山走向与经线的关系,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贺兰山为我国东部季风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银川平原位于贺兰山东南,冬季阻挡西北寒冷气流,阻挡沙漠入侵;夏季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增加降水补给。
(3)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布局的影响。依图中等高线标注及分布可知,贺兰山山上大部分海拔超过2000米,并且坡度较陡,适合发展林业,布局该农业类型且有利于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山麓地带海拔较低,年降水量较少,气温较高,适合发展畜牧业;银川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黄河为其提供充足灌溉水源,适合发展种植业; 东部河流湖泊适宜发展渔业。
(4)本问主要考问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银川平原打造枸杞特色农产品产业带有其特殊的区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水源、土壤、耕地面积,社会经济因素:质量、市场、种植历史、劳动力等进行分析,抓住影响宁夏枸杞生产的主要优势因素作答,如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生产优质枸杞,市场竞争力强,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地广人稀,有利于规模生产等。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重点考查外力作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农业类型和农业区位条件,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2、多选题 我国天然气资源短缺的地区是
[?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长江三角洲
D、环渤海地区
参考答案:C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两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关信息图,据此回答1-2题。
小题1:关于图中的正确叙述是
A.甲省区在国土整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
B.甲省区七月份等温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
C.乙省区位于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D.乙图中的株洲市系京九线修建后而兴起的铁路枢纽城市
小题2:2008年1月中下旬,甲乙两省区均遭受雪灾,乙省区较甲省区损失更大,其主要原因是①面积和资产密度更大?
②人口密度更大?
③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④缺少对雪灾的应急预案?
⑤防御雪灾的工程性措施差,灾后恢复慢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甲是新疆,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国土整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荒漠化问题;七月份等温线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势的影响。乙是湖南省,位于第三阶梯;株洲市系京广线修建后而兴起的铁路枢纽城市。选择B项。
小题2:面积比较新疆大于湖南,湖南人口密集,属于南方地区,缺少对雪灾的应急预案;防御雪灾的工程性措施差,灾后恢复慢。选择D项。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0分)阅读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工程输水干线纵断面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中线调水工程的起点是__________。(1分)
(2)从图甲和图乙看,中线与东线调水最大的区别是什么?除此之外,与东线相比,中线方案的有利因素还有哪些? (4分)
(3)结合图丙和图丁,分析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2分)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3分)
参考答案:(1)丹江口水库?(1分)
(2)中线基本上是自流输水,而东线穿黄前则要逐级提水。
有利因素:①水源稳定;②水质较好。(4分)?
(3)由于北方缺水期正是长江的枯水期,所以可先用三峡、丹江口等水库把水蓄起来,然后再调。(2分)
(4)①节约用水;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生态环境。(3分)
本题解析:(1)我国南水北调三线方案东线起点为江苏扬州江都抽水站、经京杭运河、终点为华北地区北京和天津;中线起点为丹江口水库和三峡水库、经伏牛山、终点为华北的北京。
(2)中线优势与不足有:地势南高北低,水可以自流;但没有现在河道,需人工开凿河道,工程量大;水质较好,水量较大,水源稳定;而东线优势与不足为:在黄河以南,北训南低,需动力提水;但有京杭运河,工程量小;水量最大,但由于受到污染,水质较差。
(3)通过图丙和图丁可看出:长江水量丰枯与北京地区的降水多少存在一致性,因些要想南水北调,必须先蓄水,否则枯水期,南北方都缺水,无法调水。
(4)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必须采取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措施。
点评:本题组以南水北调东线和中线为背景,考查了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考查了三线方案的线路和优缺点,以及调水时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意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西气东输的管道在陕西向北偏移,目的是
[? ]
A、为陕西贫困的山区人民提供天然气
B、受地形影响必须绕道
C、为了利用靖边地区的天然气资源,使气源的供应比较稳定
D、尽可能多地经过居民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