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6:06:13
1、单选题 图中的“★”表示某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约是:
A.43%
B.30%
C.23%
D.50%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三角坐标图的判读。查看65岁以上人口的比重的坐标轴,度数为23%。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大洲中,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A.大洋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非洲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但人口的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是世界各大洲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各州人口自然增长率的高低。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1为我国197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回答问题。
小题1:关于1970~2000年间人口变化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出生率基本保持不变,死亡率不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不断下降
B.人口增长模式完成了高高低特征向三低特征的过渡和转变
C.1975~1985年期间,我国人口数量先增后降
D.1985~2000年人口变化显示了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
小题2:根据2000年~2010年间人口变化特点,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的增长与环境、资源相适应
B.面临着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带来的问题
C.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老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
D.人口变化特点与人口迁移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小题1:A项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错误;B项1970年时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型,即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从高低高向三低特征过渡和转变;错误;C项1975—1985年期间,人口出生率始终大于死亡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数,反映人口数量不断增长;C项错误。D项1985年2000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主要是由于我国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正确。
小题2:2000年---2010年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为三低特征,由于人口增长缓慢,而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寿命延长,使老龄化加剧,故需要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以应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不同人口增长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模式目前的人口规模会导致较大的环境问题
B.甲模式目前的人口规模超过了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
C.我国目前人口增长方式属于甲方式
D.乙人口增长方式不会出现人口问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所以人口规模并不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唯一指标;人口问题不仅仅是人口增长造成的,人口的迁移、流动也会造成人口问题。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环境承载力的基本含义,并能结合环境承载力与人口规模、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城乡15~64岁各种受教育水平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城乡人口受教育程度差异的特征有
①农村人口中文盲人口占一半以上
②城市人口以高中及其以上文化程度为主
③县镇人口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大于城市
④农村人口以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为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2: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有
①有利于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
②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数量增加
③有利于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
④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认真阅读三个类型聚落的受教育人口比重可以看出,农村以初中及其一下文化程度为主;县镇则是以初中和高中文化程度为主;城市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比重最小,大专以上比重最大,初中文化程度的和县镇相当。
小题2:提高农村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高农村劳动效率,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转移,而对于劳动力数量和耕地面积影响不大,因而②③错误,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