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6:05:09
1、单选题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题。
1.⑥→⑤→④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E.太阳辐射
F.海陆位置
G.地形
H.人类活动
参考答案:1. A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表格的气温分布,⑥城市最低月温在15°C以上,判断位于热带;⑤城市最低月温在0°C以上,判断位于亚热带;④城市最低月温在0°C以下,故判断为温带,故从⑥→⑤→④城市的变化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故地形差异不大,海陆位置差异不大,故判断其影响它们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差异而导致的太阳辐射的差异。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能根据冬季的气温高低判断温度带是解题的关键,并能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纬度地带性和干湿度地带性的分异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等。
本题难度:困难
2、填表题 下图是“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空白处。
? ①水土流失;②鸟类、兽类减少;③生态失调;④生物多样性增加;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 ⑥气候恶化;⑦水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特征。
参考答案:(1)从上到下,从左至右: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 ④⑨,第三行①⑤
(2)整体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土壤矿物质的含量
B.植被的多少
C.土壤水热的比例
D.土壤有机质的含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土壤。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标志。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
①保持土壤水分 ?②增强土壤透气性 ?③增加大气湿度 ?④减少空气污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小题2:“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在以下哪个地区优先推广:
A.三江平原
B.云贵高原
C.河套平原
D.江汉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表格分析,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保持土壤水分,增加大气湿度,减少空气污染。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保护性耕作法主要可以增加土壤的水分和大气湿度,河套平原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适合推广“保护性耕作法”。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
引起该区域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抬升
B.砍伐植被
C.气候变化
D.农业开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从图形中可知森林植被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地壳的抬升形成山地,背风坡焚风效应,降水较少,植被退化成草地和荒漠,选项A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