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50:16
1、单选题 读右图,完成(1)—(2)题。
(1).1.图示六处自然带形成过程中,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最大的是2.①、③、⑤三地气候
A.③、④两地
B.①、④两地
C.②、⑤两地
D.①、⑥两地(2).
E.类型相同,成因不同
F.类型不同,成因不同
G.类型不同,成因相同
H.类型相同,成因相同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①地由于海拔高(东非高原)而形成热带草原带,而不是热带雨林带;⑥地由于受暖流、地形(山地迎风坡)而形成热带雨林带。①、③、⑤三地都属于热带草原带,但成因不同。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是人类在改造环境和认识人地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多学科的兴趣和研究,也从不同角度理解了可持续发展。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属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范畴的是
[?]
A.增加绿地面积
B.提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C.发展科技,减少并消除文盲
D.山区大力修建水平梯田,防治水土流失
(2)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B.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C.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D.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答案:(1)B
(2)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指
A.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B.满足人类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加强全球合作,打击恐怖主义,保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实现人口零增长、经济零增长、环境污染零增长
小题2:下列关于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措施中,符合持续性原则的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
B.直接利用生产和生活污水灌溉农田
C.减少耕地面积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也不损坏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是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的发展模式,故只有A项正确。
小题2: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符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结合,既保护环境,又不影响经济效益,故只有节约用水,既利于保护环境,又利于水资源的持续利用。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并要求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是
[? ]
A、大力提高工业产品的产量
B、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C、增加城市人口比重
D、提倡消费的多样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距海遥远,降水较少,气候较干
B.一些地区的人们环境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维护轻建设是形成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C.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由自然原因造成
D.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减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主要是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产生了环境问题。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往往产生生态破坏;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往往产生环境污染。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是距海遥远,降水较少,气候较干。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总体来说主要是由人为原因造成;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速度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增加。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