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技巧《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5:38:4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循环农业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途径之一。下图示意采循环农业模式,读图回答下题。

小题1:最适宜该模式的是(?)
A.河套平原
B.黄淮平原
C.辽东丘陵
D.闽浙丘陵
小题2:循环农业对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提高经济效益②加快城镇发展?③提供清洁能源?④促进民居集中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图示地区种植甘蔗和水稻,主要是南方地区,北方不能种甘蔗。选D正确。
小题2: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图示循环农业不仅提高了经济效益,还提供了清洁的沼气能源,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不是新城镇建设。选B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复合发展模式图”,完成:

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作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选项是东北平原区农业发展的方向;C选项中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推动退耕、退牧工作的顺利实施;D选项中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配套加工业是东北山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新例”,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两会的热议话题。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小题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和市场
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
D.劳动力和技术
小题2:对于我国奶业标准低的原因或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有利于刺激我国乳畜业的健康发展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市场需求量大,标准高不能满足需求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畜牧业发展需要饲料,良种奶牛分布主要在内蒙古、新疆、黑龙江,这些地方草场分布较广;市场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城市对乳畜产品需求量大也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所以选C。
小题2:奶业标准低说明产品质量低,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是技术水平,所以选B。奶业标准低使乳畜业发展慢,A错;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运输效率高,C错;受技术影响奶业标准低,D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①国半岛的东西沿海地带最主要的农作物是?
A.小麦
B.水稻
C.茶
D.黄麻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印度东西沿海地带是平原地形,在季风气候的影响下形成水稻种植。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图, 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图中①②③④是我国四个地理区域,由各区的面积和人口比,可知人口密度最大的区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地理界线P南北两侧种植业不同,主要原因是
A.地形条件不同
B.水热条件不同
C.土壤条件不同
D.光照条件不同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人口密度等于人口数量/面积,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得出④区人口密度最大,D正确。
小题2:P界限是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气候不同,对农业影响最大气候中最主要的是水分和热量,即水热条件不同影响农业,故选B项。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