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37:11
1、综合题 读所给“二分二至日地球位置”图,完成题目要求。
(1)乙节气时太阳直射在______纬线上, 此时北半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
(2)丁节气时的名称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
(3)代表北半球夏半年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4)表示太阳直射点一直向北移动的是:
A.甲→乙→丙 B.丙→丁→甲 C.乙→丙→丁 D.丁→甲→乙
(5) 当地球位于乙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哈尔滨的昼长大于广州的昼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有极夜
D.印度半岛上盛行东北季风
(6) 当地球运行在丙-丁时间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
B.北极圈内极夜范围逐渐增大
C.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我国北方地区进入春旱期
(7)在图中标出近日点及地球公转方向。
参考答案:(1)(2分)23°26′N(或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2)(2分)冬至日,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3)(1分) A
(4)(1分)D
(5)(1分)B
(6)(1分)B
(7)(2分)画图略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公转。(1)根据图示的太阳直射点位置判断,乙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则北半球昼长夜短。(2)图示丁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判断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而此时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3)北半球夏半年是指直射点位于北半球的春分到秋分。(4)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5)乙位置表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为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夏季,南亚盛行西南季风;故选B项。(6)从丙到丁表示从秋分到冬至日,由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故北极圈内的极夜范围不断扩大。(7)近日点位于冬至日过后几天,而公转方向呈自西向东。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列四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运行到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图中②正确;地球运行到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公转速度较慢,图中④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公转。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该表是6月22日两地昼长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及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时间(国际标准时),据此回答22—23题。
| 地点 | 昼长时间 | 正午太阳高度 | 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时间 |
| ① | 15小时01分 | 73.5° | 5时20分 |
| ② | 10小时55分 | 46.5° | 15时20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①地昼长于夜,白昼时间较长,所以①地位于北半球,纬度高于回归线,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为16.5°,①地纬度为40°N。②地位于南半球,与直射点的纬度差为43.5°,所以②地纬度为20°S。根据两地地方时与国际标准时的时间差计算经度,正午太阳高度出现的地方时为12:00,所以①地经度为100°E,②地经度为50°W。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关系。距离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说明两地距离直射点的距离相等。与40°N和20°S相隔相同纬度差的纬度为10°N。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据此回答下题。
【小题1】卫星发射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卫星发射时,旧金山(西八区)的区时是( )
A.1日9时30分
B.1日19时30分
C.2日19时30分
D.2日9时30分
【小题3】卫星发射期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减慢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D.广州昼渐短,夜渐长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每年1月初,地球距离太阳最近,这个位置叫近日点。12月2日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④,D正确。
【小题2】所求地时间=已知地时间±所求地与已知地时区差,所求地在已知地东用加法,所求地在已知地西用减法。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西八区位于东八区西侧,应用减法,与东八区相差16个时区,西八区旧金山时间=2日1时30分-16,为1日9时30分,A正确。
【小题3】卫星发射期间,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绕日公转速度逐渐加快,A错。12月2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B错。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地区间,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C错。由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广州昼渐短、夜渐长,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AB直线距离为地球赤道半径,此时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若非阴影部分为1月7日,阴影部分为1月8日,则北京时间为( )
A.7日0时
B.8日16时
C.7日16时
D.8日8时
【小题2】此时,一艘由伦敦驶往上海的海轮正途经北印度洋海区,船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一天,正午桅杆影子朝正南方向
B.这一天,船员经历的昼长于夜
C.这一天,该地日出地方时晚于6:00
D.这一天,船在行驶过程中顺风顺水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由题意可知,以北极为中心地球自转方向呈逆时针;AB直线距离为地球赤道半径,所以NA与NB的夹角是60°,一般情况下日期界线有两条即180°经线、0时经线;结合日期判断相关知识可以推断NB为180°经线,NA为8日0时经线,其经度是120°W,根据时区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到此时北京时间为8日0时+16=16时,故选项B正确。
【小题2】当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时为1月初,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各地的正午时影子朝向正北方向;而且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昼长小于12小时,该地日出地方时晚于6:00;此季节北印度洋海区洋流的呈逆时针运动,由伦敦驶往上海的海轮逆风逆水,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