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34:25
1、单选题 某海洋考察船的航行日志记录:北京时间8时太阳从正东方海面升起;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时,太阳高度为60°;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9时45分。据此完成题。
小题1:日志记录当天,该船航行在(?)
A.北太平洋
B.南太平洋
C.北印度洋
D.南印度洋
小题2:日至记录当天,该船的航向可能是(?)
A.正北
B.东北
C.正南
D.西南
小题3:日志记录当天考察船经过的海域,当月的天气状况多为(?)
A.阴雨绵绵、风微浪缓
B.晴朗少云、风急浪高
C.晴朗少云、风微浪缓
D.雷雨频发、风急浪高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日出的方位是正东,判断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应为6:00,而该地地方时为6:00时,北京时间为8:00,说明该地位于120°E以西30°,所以该地经度为90°E;根据正午时桅杆的影子在正南方,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为60°,说明该地纬度为30°S。所以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印度洋,所以选D项。
小题2:该日全球昼夜等长,全球日落的地方时为18:00,而此刻北京时间为19:45,则日落时船所在经度位于120°E经线的西侧约26°,约为94°E,与日出所在经度90°E相比,船往东方航行,东南或东北无法具体确定,所以选B项。
小题3:该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未发生显著偏移,30°S附近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天气晴朗,风速较小,所以选C项。
【考点定位】该题组考查区域定位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0分)某校(100?E)地理兴趣小组用立竿见影的方法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左下图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右下图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小组每天测量影长时,北京时间是_____时。
(2)乙图中反映9月23日影长的点是_____,反映6月22日影长的点是___?__
(3)在日期③时,该小组所在学校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
(4)该学校纬度大致是? (? ) 。
A.21.5?N
B.21.5?S
C.45?N
D.45?S
参考答案:(1)13时20分?(2)②?①?(3)45°(4)A? (每空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1)观测正午太阳高度,需在当地的正午12时,结合当地的经度100°E,计算北京时间。(2)根据当地一年中的日影方向,绝大部分时间朝北,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则当地日影最长为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最小的冬至日时,故判断③为冬至日,则9月23日为②位置。6月22日为①位置。(3)图示③位置时,2米的杆长形成的影长也为2米,故计算正午太阳高度为45°。(4)结合上述分析,该地区位于北半球,且一年中有太阳直射,故判断应位于回归线之间,故选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地球自转无关的是? ()
A.昼夜的形成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长江三角洲的发育
D.东京的地方时比北京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项昼夜现象的形成是由于地球自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在阳光照射下而形成昼夜现象,与地球是否自转无关,故A错误。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地转偏向力的形成和地方时的差异都是由于地球自转而形成的。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自转形成的地理意义,注意区别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是全球某日某时刻的昏线,P、Q为昏线的两个端点。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此时,地球上今日与昨日范围之比为
A.5:4
B.1:5
C.1:17
D.5:7
小题2:若Q点为67°S,此日
A.太阳直射23°N
B.南极点太阳高度为23°
C.北极地区适宜科考
D.济南昼长夜短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P、Q为昏线的两个端点,70°E与赤道相交,即可知70°E此时为18时,则计算出160°E为0时,新的一天开始,所以160°E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其它为旧的一天,所地球上今日与昨日范围之比为以1:17。此题不难,解题关键是能够根据PQ为昏线确定赤道上日落的地方经度为70°E,从而确定今日与昨日范围,根据Q点的纬度确定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小题2:若Q点为67°S,则可知太阳直射在23°S上,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23°,南半球为夏季,适宜南极科考,济南昼短夜长。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日,太阳直射10°N,则A(40°N)和B(10°S)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关系为(?)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正午太阳高度=90°-纬度差,直接计算即可。
点评:知识性试题,简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