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26:43
1、单选题 人们把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叫“白夜”。图中弧线BAC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白夜”出现时,虽然夜晚不见太阳,但天空仍是朦朦亮的,其主要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A.吸收作用
B.散射作用
C.逆辐射作用
D.反射作用
小题2:当漠河出现白夜时
A.AB弧为晨线的一段
B.AC弧上各地时间均为6∶00
C.我国各地均昼长夜短
D.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所谓白夜,由于地轴偏斜和地球自转、公转的关系,在高纬度地区,有时出现的黄昏还没有过去就呈现黎明的现象,即题中“黄昏的余晖与黎明的曙光相接的现象”。出现白夜的地区从纬度48°34′起,纬度越高白夜出现的时期越长,天空也越亮。到了北极圈(66°34′)以后,就成为极昼。而这种天还没黑就出现黎明的现象正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使得空中隐有光亮。因此B项正确。
小题2:我国漠河出现白夜时,正是接近夏至日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我国各地昼长夜短。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某日晨昏线图”,图中表示一根完整的晨线或昏线,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大,回答1—3题。
1、甲地经度为
[? ]
A.20°W
B.0°
C.20°E
D.50°E
2、此日,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
[? ]
A.70°
B.50°
C.30°
D.10°
3、此日,北京的昼长时间大约为
[? ]
A.9.5小时
B.10.5小时
C.12小时
D.16小时
参考答案:1、A
2、C
3、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中实线和虚线表示自然状态下某河流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小题2: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
C.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D.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示河道有明显的凸岸与凹岸,根据河流的凸岸、凹岸理论,在凸岸沉积,凹岸侵蚀。甲、丙两处为凸岸,易发生堆积作用。乙处位于凹岸,易受侵蚀,所以实线河岸形成时间要早于虚线河岸。A对。河岸变迁在平直河道上主要表现是北半球右岸侵蚀,左岸沉积;南半球左岸侵蚀,右岸沉积。在弯曲河道上则主要体现出凸岸、凹岸理论,B错。甲处是堆积,C错。乙处是侵蚀作用,D错。
小题2:地壳断裂,局部抬升,将导致此地变为山岭,成为河流的水分岭,不会有河流存在,更不会形成地上河,所以D不可能是成因,选 D。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可能形成地上河。为了防洪,人工修堤,也可能出现地上河,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多,泥沙沉积多,也可能形成地上河,所以A、B、C都是可能原因 ,错。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若黄赤交角由现在的23°26′增大到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热带范围变大
B.寒带范围变大
C.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变大
D.温带范围变大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黄赤交角变大,即回归线度数变大,故热带范围变大;极圈度数变小,而极圈到极点之间的范围变大,即寒带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都变大,则温带范围变小。
考点: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变化对五带的影响。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黄赤交角的变化对回归线和极圈度数的变化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及时归纳黄赤交角与五带划分的界线(回归线与极圈)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某人想乘飞机在一年中连续过两次生日,你认为应穿越
A.赤道
B.南北两级
C.本初子午线
D.日界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日期的变化只能经过日界线。选择D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