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23:58
1、综合题 读东北区自然地理环境概况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写出山脉的名称:
A____ _ 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写出河流的名称:
D___________E___________F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
(3)、写出平原的名称:
甲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
(4)、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同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它们相比,东北地区生产粮食的最大不足是
A.人均耕地少? B.土地贫瘠? C.热量不足? D.水源缺乏
(5)、东北地区成为全国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大
B.热量充足,复种指数高
C.土壤肥沃
D.人少地多,人均耕地全国最多
参考答案:(1)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2)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3)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4)C?(5)D
本题解析:本题以东北地区的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第(1)(2)(3)题结合所学的中国地理知识比较容易完成。第(4)题 东北平原地区与我国的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相比,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其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第(5)题东北地区成为全国商品率较高的商品粮基地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广
点评:本题难度小,要求考生对中国地形、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比较熟悉,此题基本上是属于识记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油价的上涨和矿难的频发,显示了能源短缺的困局日益严重。“电荒”在我国不少地区愈演愈烈,不仅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运行,也给百姓生活造成强烈冲击,而节约能源则是我们必须达成的全民共识。下图为我国三大常规能源运输方向示意图。
图5一1
材料二?西气东输的综合效应图
图5一2
(l)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说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能源在调出区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能源对环境影响的角度看,A、B、C三类能源中属于最清洁能源的是____;B能源对调人区的发展有何影响?
(4)图中B能源输人地区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有哪些?为了缓解B地能源紧张状况,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5)结合材料二分析西部输出了资源却发展了经济的原因。
参考答案:(1)我国中西部地区能源资源丰富,生产大于消费;我国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消费大于生产(2)该区域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
地处我国地势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
(3)C(水电)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改善东部地区环境质量。
(4)I弓地电力紧张的原因:①该地区常规能源缺乏;②该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生产和生活耗电量大。措施:①跨区域调配能源,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②发展科学技术,开发利用新能源,如建设核电站;③宣传节约用电等。
(5)西部地区通过资源的输出换来了资金、技术,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扩大了就业,提高了收入。
本题解析:第(l)题,考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区域差异,这是能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之一。第(2)题,考查珠江流域水能丰富的原因,应从河流的流量大、落差大两个方面来回答。第(3)题,要明确A是火电,B是天然气,C主要为水电,这三类能源中水电是最清洁能源。第(4)题,B能源输入地区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此处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缺乏,需要进行跨区域资源调配。第(5)题,主要考查对图表信息的提取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三江平原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小题2:目前国家已下令禁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荒地,主要原因是?
A.粮食大量过剩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C.劳动力缺乏
D.转向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湿地保护。
小题1:②“消纳一切污染”错误;③吸收紫外线,错误。故选D项。
小题2:停止围垦湿地,是为了保护湿地,更好的发挥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
A.保持水土
B.改良土壤
C.提高中低产田的产量
D.解决农村燃料不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区域发展的问题与治理。我国黄土高原因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土地生产力下降。所以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石漠化是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和岩溶及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为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贵州山区农村薪柴比例占生活能源比重较大。图甲为贵州石漠化面积百分比,表为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图乙为贵州某小区域农业生产布局新颖模式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表:?山区坡度与土层厚度及侵蚀状况关系表
| 坡度 | 100——15° | 15°——25° | 25°——35° | ? >35° |
| 有机质厚度(cm) | 20 | 16 | 13 | 6 |
| 土层厚度(cm) | 100 | 82 | 74 | <30 |
| 土壤侵蚀量(t/k㎡a-1 | 285 | 3150 | 11700 | >32000 |
参考答案:
(1)海拔大于1000米的地区,水土流失比例大于海拔小于1000米的地区;地形坡度越大,有机质含量越小,土层越薄,越容易发生石漠化。因为海拔越高,降水量和降雨强度越大;地形坡度越大,土层厚度越薄,地表径流速度越快,地表径流量越大,对地表冲刷越大,越容易石漠化。(6分)
(2)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减少植被砍伐,可以减少石漠化;沼渣沼液恢复保持土壤肥力;提高能源利用率(3分)
(3)地形起伏大;喀斯特地貌,地表水缺乏,容易渗漏;土层浅薄,保水能力弱;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季节变化大;农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4分)
本题解析:
据图可知:海拔1000米以上,石漠化面积比例越大,主要是受地形抬升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增大,坡度越大,地表径流速度快,流水侵蚀越强;导致土壤严重流失,石漠化越严重。
该地农村发展沼气对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可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来分析。
图乙中大力建设水利设施可结合贵州气候、地形特征、水资源状况和农业生产等方面来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