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22:56
1、单选题 图中,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相等,虚线为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据此回答问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2.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点时
A.西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东北方向
E.北半球昼长夜短
F.全球被平均分为两个日期
G.丁地的地方时为21点20分
H.北京时间为次日4点
参考答案:1. B
2. D
本题解析:1.由图上经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地球自转的方向为顺时针,从东西方向来看,甲位于乙的西侧;从南北方向来看,甲位于乙的南侧。
2.图中,相邻经线间的经度差相等,虚线为晨昏线,晨昏圈与极圈相切。当图中乙地的时间为20点时,经线间隔为10°,丁地位于乙的西侧,相差20°,可以算出乙地的时间为18点40分;虚线为昏线,北半球昼短夜长;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180°经线,一条是0时经线,0时对应的经线为60°E,新的一天的范围是60°E向东到180°,为全球的1/3;北京时间为120°E,可以算出时间为次日4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下面有四幅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1:200000
B.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2km
C.1:20000
D.图上1cn代表实地距离2000km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比例尺分母大的反而小的原理,C选项的分母是2000,数值最小,则比例尺最大。则C正确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如图为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绘制的我国华南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图(尚未全部完成)。读图回答问题。
1.Q处湖泊的海拔最可能是2.图中最可能形成瀑布的地点是
A.920米
B.970米
C.720米
D.860米
E.甲
F.乙
G.丙
H.丁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断。
1.图示等高距为50M,Q湖泊两侧的等值线数值为900、950;而湖泊表示地势较周边地区低,故判断Q的等值线为900,则湖泊的海拔“低于低值”,确定为850---900M。
2.图示甲地为陡崖,落差大,且等高线“凸高为低”,判断为山谷,故可能形成瀑布。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图为中国西南地区晴天出现频率(%)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由图可知,晴天出现频率年变化最大的是( )
A.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湘西北地区
D.黔东北地区
【小题2】①地7月晴天出现频率 ( )
A.小于等于20
B.大于20,小于25
C.大于15,小于20
D.大于20,小于40
【小题3】 ②地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小
B.冷空气控制下,水汽较丰富
C.受西南季风影响,云量较多
D.受地形影响,水汽不易扩散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对比四个地区1月和7月晴天出现频率,横断山区1月达70%多,7月低至10%左右,晴天出现频率年变化最大。故选A。
【小题2】7月等晴天出项频率线差为5%,①地介于15与20之间,其值为大于15、小于20。故选C。
【小题3】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四周高,其水汽不易扩散,所以1月晴天出现频率低;而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冷空控制下,水汽含量较少;1月受东北季风的影响,云量少。故选D。
考点:等值线、大气的热力作用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 共6分)
(1)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为_________。
(2)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__。
(3)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_山顶。
(4)图中所绘乙、丙两支流中,事实上不存在的是____________支流。
(5)若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图中两条规划路线①②中,比较合理的是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鞍部
(2)南北走向
(3)B
(4)乙
(5)① ① 路线的水可以自流
本题解析:
(1)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应为鞍部 。
(2)注意图中指向标,山脊线E的走向就是虚线的延伸方向,与南北方向一致,为南北走向。
(3)在山顶B上看河流上D处小船之间为凹坡,可以看到;在山顶A看河流上D处小船之间有凸起的地形,看不到。
(4)河流一般流经山谷,图中乙处为山脊,所以该支流事实上不存在。
(5)将小河甲的水引向疗养院,应该要能够自流,图中两地① 处地势比疗养院高, ① 路线的水可以自流。
考点:本题考查地图的基本知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