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5:11:1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图2是北半球易形成台风海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日界线附近,易形成台风海区的北界可达北纬:
A.35° B.25° C.20° D.15°
(2)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图示四个区域中
A.①主要受风海流影响? B.②主要受寒流影响
C.③是世界著名大渔场? D.④主要受密度影响


参考答案:(1)D? (2)D? (3)A


本题解析:(1) 日界线在180°经线附近,从图可以看出,发生台风的北界可达北纬15°。
(2) 影响美国的飓风(台风)多形成于热带和副热带的大西洋海域,经度在西经60°附近,故正确答案为D。(3) ①海域位于北印度洋,为季风洋流,故A对;②海域位于北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区,为暖流,故B错;③海域位于中美洲西岸的太平洋赤道附近海区,没有世界著名大渔场,故C错;④海域位于中美洲东岸的热带大西洋海区,为风海流,故D错。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读亚洲部分地区图,回答问题。(10分)

(1)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地处亚欧板块与?板块的?(生长或消亡)边界附近,属于?火山地震带。
(2)此次地震容易引发的次生灾害有??等。
(3)图中B地自然带为?带,B→C自然带的变化反映了?分异规律。D地纬度与C地相当,自然带却与B相同,这是由于受??因素影响所致。
(4)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北京时间),以日本神户市为中心的阪神地区发生了里氏7.3级大地震。地震发生时刻,一艘从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出发的满载铁矿石的轮船正好到达神户港,该船向西穿越了日界线,一路上用了20天4时46分,请问该船出发时当地时间为?


参考答案:(10分,每空1分)
(1)太平洋(1分);消亡(1分);环太平洋(1分)
(2)火灾、海啸(2分,或滑坡、泥石流、瘟疫)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1分);纬度地带(1分);海洋性气候、暖流(2分)
(4)1994年12月27日14时(1分)


本题解析:
(1) 日本多地震的原因是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消亡边界,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2)由于日本森林覆盖率大、靠近海洋,地震会引发火灾和海啸,山区会引发滑坡、泥石流。
(3)B位于秦岭—淮河以南,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C自然带的变化反映的是(南北方向)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D地纬度与C地相当,自然带却与B相同,因为D靠近海洋,海洋性突出,沿岸有日本暖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4)地震发生时刻,1995年1月17日清晨5时46分(北京时间),根据东加西减,算出巴西里约热内卢(西三区)时间为1995年1月16日18时46分,用当地时间减去一路上用了20天4时46分,得到时间为1994年12月26日14时,因为该船向西穿越了日界线,所以要加1天,答案为1994年12月27日14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海啸给东南亚,非洲等国家带来史无前例的灾害,预计造成15万人死亡.回答题.
小题1:下列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烈度与震级有关.此次地震震级大,烈度一定也大,所以破坏性大
B.这些地区的房屋结构不结实,是造成损失大的主要原因
C.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有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太浅,加之引起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破坏大
D.夜里发生地震,所以破坏大
小题2:本地区是地震多发区,是由于 ( ?)
A.地处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
B.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C.该地区为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区
D.该处的地形是在中生代形成的
小题3:下列关于海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海啸是海水的定期涨落现象
B.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沟侧崩塌等引起海底剧烈的地壳变动,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的海洋巨浪
C.月球与太阳的引力是引起海啸的原动力
D.地震与海啸同时影响某一地点,很难准确预报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由材料中信息可以判断,地震烈度与震源深度有关,此次地震震源深度太浅,加之引起巨大的海啸,造成的破坏大。
小题2: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小题3:海啸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或海沟侧崩塌等引起海底剧烈的地壳变动,造成大片水域突然上升或下降从而引起的海洋巨浪。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震和海啸。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突然,混沌的黑压压的天际裂开了,露出了不规则的几组线条,无比强烈的光从线条里闪射出来,伴随着令人震耳欲聋的巨大轰鸣,为狂风暴雨呐喊助威。”请结合该段描述完成题。
小题1:从成因和发生过程看,该段描述的是_____灾害(? )
A.地质地貌
B.气象
C.生物
D.海洋
小题2:文字描述的自然灾害的特点是(? )
①季节性?②频发性?③高强度?④不可预测性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题文中的描述先闪电后雷声,还有狂风暴雨,故为气象灾害。
小题2:材料中描述的气象灾害具有①季节性、②频发性、③高强度的特点。目前,人类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对气象灾害进行预测,从而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点评: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被称为气象灾害。它是自然灾害中的原生灾害之一。本题组考查气象灾害的类型与特点,解答本题组需结合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知识拓展:气象灾害的特点
①种类多。主要有暴雨洪涝、干旱、热带气旋、霜冻低温等冷冻害、风雹、连阴雨和浓雾及沙尘暴等其他灾害共7大类20余种。
②范围广,一年四季都可出现气象灾害;无论在高山、平原、高原、海岛,还是在江、河、 湖、海以及空中,处处都有气象灾害。
③频率高。中国从1950-1988年的38年内每年都出现旱、涝和台风等多种灾害,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涝灾5.8次,登陆中国的热带气旋6.9个。
④持续时间长。同一种灾害常常连季、连年出现。例如,1951一1980年华北地区出现春夏连旱或伏秋连旱的年份有14年。
⑤群发性突出。某些灾害往往在同一时段内发生在许多地区如雷雨、冰雹、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性天气在每年3、5月常有群发现象。
⑥连锁反应显著。天气气候条件往往能形成或引发、加重洪水、泥石流和植物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产生连锁反应。
⑦灾情重。联合国公布的1947一1980年全球因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达121.3万人,其中61%是由气象灾害造成的。
气候作为一种资源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着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大气也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损害,我们称之为气象灾害。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图示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在春季的主要有
①干旱?
②台风?
③凌汛
④泥石流?
⑤寒潮
A.①②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小题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古冲积扇分布区土壤比较贫瘠
B.夏半年该区有梅雨与伏旱现象
C.塑造该区的地貌主要是流水作用
D.该河段河流水与
地下水是互补的关系


参考答案:B
小题1: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我国华北平原在春季,降水极少多发干旱天气;图示黄河段自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可能在早春发生凌汛现象;在春季气温上升过程中,季风不稳定可能造成偶发寒潮冻坏农作物。
小题2:冲积扇上堆积土壤较为肥沃;梅雨及伏旱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本地降水较多、季节性较强、河流侵蚀及沉积作用最为突出;黄河下游为地上河,所以只能是河流水下渗成为地下水。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