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09:57
1、单选题 世界最高咸水湖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北麓,属非季风区湖泊。近
年来,湖水水量有增大现象。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纳木错湖水量增大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覆盖增加
B.冰川融水增多
C.冻土融化加强
D.大气降水增加
小题2:下列图示湖泊与纳木错相似的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湖泊。
小题1:纳木错为青藏高原的内陆湖,以冰川融水为补给,故水量增大,主要原因为冰川
融水量增多;选B项。
小题2:纳木错为内流湖,故只有河流水流入,而无河流水流出,故选D项。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图13,完成下列各题:(20分)
1)据图说明该区域城镇分布的特点。(4分)
2)分析说明早期城镇C形成的主导因素及原因。(4分)
(8分)
3)请简述A城镇的区位优势。(8分)
参考答案:(20分)
(1)沿铁路线分布(4分)
(2)水源(2分);因为C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是城镇形成主导因素。(6分)
(3)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农业条件好;交通方便;是陕西省的政府所在地;(8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西北地区。
(1)直接据图说明。
(2)C城市表示乌鲁木齐,位于干旱地区,故影响城市早期发展的主导因素水源。
(3)A城市位于陕西省中部,陇海铁路线上,表示西安。分析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从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河流;社会经济条件:自然资源、交通、政治、科技、农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表A?重庆气候资料(29.6°N,106.5°E,海拔 260 m)
表B?武汉气候资料(30.6°N,114.1°E, 海拔 23m)
(1)对比说明重庆和武汉两地冬季气温特征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8分)
(2)说明西电东送对调出区和调入区的有利影响。(6分)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
(3)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4分)
参考答案:
(1)(8分)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2分),重庆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1分),武汉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1分)。
原因: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2分),重庆受周围山地阻挡,冷空气不易入侵(2分)。
(2) (6分)对调出区:推动西部(调出区)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 (答对一点得2分,共2分)
对调入区: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东部(调入区)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大气)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3)(4分) 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答对一点得2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读表格分析,因为重庆纬度位置比武汉低,由于周围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不易入侵,所以重庆冬季平均最低气温高于武汉,重庆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上,武汉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0℃以下。
(2)西电东送是将西部的能源转化为电能,输送到东部经济发达区,缓解东部地区的能源紧张状况。所以对调出区来说,可以推动西部能源调出区的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把其丰富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本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对调入区来说,可以缓解东部调入区能源紧张状况,电是没有污染的能源,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推动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3)江汉平原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降水变率大,6月份的梅雨天气,7月份的伏旱天气先后影响该地,加上夏秋季节台风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冬半年受北方强冷空气影响,气温偏低,易发生冻害。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我国西北地区地广人稀,资源丰富,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某区域图
(1)图中M山地南坡雪线?(高或低于)北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2)图中N盆地绿洲边缘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什么?(6分)
(3)近年来M所在省区边境贸易发展迅速,试分析该省区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8分)
参考答案:
(1)高于(2分)南坡为阳坡,温度高(或北坡为阴坡,温度低)(2分);位于背风坡,降水少,积雪量小(或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多)(2分)
(2)荒漠化(2分)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2分);水资源不合理利用(2分)
(3)①边境线长,邻国众多(与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8国为邻),市场广阔;②与邻国资源和工农业产品互补性强(经济互补性强);③有第二亚欧大陆桥(及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连接,交通较便利(只答交通便利不给分);④少数民族与邻国在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相似性大;⑤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任答4点给8分,每点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关于秦岭——淮河一线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气温来看,大致与一月0℃等温线相重合
②从结冰期来看,以北地区河流无结冰期,以南地区河流有结冰期
③从温度带来看,大致是亚热带和暖温度的分界线
④从降水情况看,大致与800mm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⑤从干湿状况看,大致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
⑥是油菜适宜种植地区的最北界
⑦从植被来看,是森林和草原的分界线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⑤⑥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南方和北方。②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冰期,以南的河流没有冰期;错误。⑤从干湿状况来看,大致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错误。⑥此线南北都有油菜种植;错误。⑦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植被都是森林,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是温带落叶阔叶林;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