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05:44
1、单选题 关于黄赤交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②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③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④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因为地球自转平面赤道平面和公转的黄道平面不是同一平面,产生了黄赤交角。因为黄赤交角存出,太阳直射点最北可以移动到北回归线,最南可以移动到南回归线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南北回归线之间作周年往返移动被称之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图9中,AB为晨昏线的一段,A是晨昏线与70°N的切点,B是晨昏线与北纬X°的交点,该日X°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之比为5:7,B点太阳高度最大时,北京时间为10点,据此完成23—24题。
小题1:若A点向南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福州昼长夜短,且昼在变短
B.全球极昼、极夜范围在增大
C.X纬度上的人们看到日出东北方
D.此时A地吹东南风
小题2: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A.20°S,135°W
B.20°N,135°W
C.20°N,150°E
D.20°S,150°W
参考答案:
小题1: B?
小题1: A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光照图的判读。X°纬线圈上的昼弧和夜弧之比为5:7,所以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位于南半球。若A点向南移动,则切点纬度变低。太阳直射点往南移动,则福州昼短夜长,且昼在变短;全球极昼、极夜范围在增大;日出东南方向;A地极地东风的方向为东北风。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根据图示,切点的纬度为70°N,所以直射点的纬度为20°S,根据B点12:00是,北京时间为10点,所以B点的经度为150°E,B点白昼时间10小时,所以B点7:00日出,地方时为12:00时的经度为135°W。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1)写出图中C点和F点的地理坐标:C________,F________。
(2)图中六点中,属于南半球的是________,属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
(3)图中A点与B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C点与D点的距离约为________千米。
(4)从图中的C点到D点,若不考虑其他因素,最近的走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E点在C点的________方向。
参考答案:(1)(60 °S ,170 °E );(70 °N ,180 °)
(2)A 、B 、C 、D?;C 、D 、E 、F?
(3)1110?;277 .5?
(4)先向西南,再向西,最后向西北
(5)东北;东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基本条件: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等,故D正确。
考点:地球的特殊性。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1)甲、乙、丙三种气候类型中,常年受西风带控制的是___________;在图1的A、B、C、D四地中,属于该气候类型的是___________地,这种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正确反映C地气候状况的是甲、乙、丙三种气候类型中的___________;在该气候区内,适宜生长的植物有
A.柑橘、油橄榄? B.栓皮栎、玉米
C.橡胶树、椰枣树? D.葡萄、小麦
(3)A、B、C、D四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___________,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乙? B?受地形影响
(2)甲? ABD
(3)D?荒漠化严重
本题解析:据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甲是地中海气候,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丙是温带季风气候,其中乙地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据图1判断A地是温带季风气候,B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C地是地中海气候,D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北美温带海洋性气候因受西部山地阻挡,呈狭长状分布在西海岸。D地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最大。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