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5:05:03
1、综合题 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3分)
(1)③板块周围主要为_________(生长、消亡)边界,简要说明这类边界对该板块的影响。(3分)
(2)简述安第斯山脉的形成。(2分)
(3)红海位于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交界处(填图中数字),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发展趋势。(5分)
(4)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中,位于大西洋东部海区的是__________渔场,简要说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参考答案:(1)消亡(1分)使该板块的面积逐渐缩小;边界地区地壳不稳定。(2分)
(2)由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抬升而成。(2分)
(3)② ⑤,(2分) 由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张裂,断裂下陷而成,(2分)
今后面积将会由于继续张裂而扩张。(1分)
(4)北海(1分)
处于温带大陆架地区,并有北大西洋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交汇。(2分)
本题解析:(1)板块挤压 的边界是消亡型边界。挤压运动,板块面积减小,边界处,地壳不稳定。(2)安第斯山脉由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抬升而成。(3)红海是板块的张裂运动形成。(4)渔场的成因是寒暖流交汇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该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读图后回答下列 问题。(11分)
(1)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___ _,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并分析其原因(5分)
(2)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什么影响?(2分)
(3)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其原因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5分)冲积扇(1分); 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1分)河谷呈“V”字形(1分)。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1分)河床横剖面呈槽形。(1分)
(2)(2分)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减少,耕地增加,(1分)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1分)
(3)(4分)沿河、沿海岸分布(1分);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3分)
本题解析:本题通过对比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以及其中所含等高线地形图,考查流水的作用、农业用地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影响聚落空间分布的因素。
(1)根据等高线,C处处于河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A为支流上游,河谷呈“V”字形,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形。
(2) 分析两图可知耕地面积变大,林地面积减小。林地有保持水土的作用,开垦耕地使土质疏松,山坡毁林开荒更会加重水土流失,河流含流量增大,河口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减缓,泥沙沉积,最终导致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3)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区聚落沿河沿海分布,这些地区的突出特点是:地形平坦,水源丰富,交通便利,适合人类居住和发展。
考点:1、河流的侵蚀作用、堆积作用。2、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带来的影响。3、影响聚落空间分布的因素。
点评:该题既考察了自然地理的外力作用对地貌形态的影响,又考察了人文地理的聚落的分布,还考察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受地质作用影响,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下面三副图分别是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张家界和黄山风光图片以及三大类岩石及岩浆之间相互关系示意图,图中a、b、c表示三大类岩石。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根据图片判断,景观图中山体岩石类型分别是图中的( )
A.c b
B.a b
C.b a
D.a c
【小题2】根据图片判断,形成图8山体岩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风化侵蚀、重融再生
B.岩浆活动、冷却凝固
C.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D.外力作用、变质作用
【小题3】形成张家界的峰林、黄山的“怪石”景观的最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侵蚀风化作用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D.风化作用流水堆积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湖南省张家界石英砂岩岩峰林立,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安徽省黄山多球状“怪石”,主要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右图中a通过变质作用形成c,说明c是变质岩;岩浆可形成b,说明b是岩浆岩;则a为沉积岩。因此张家界和黄山的岩石类型分别是a和b。
【小题2】组成黄山的岩石为花岗岩,主要是岩浆活动过程中,岩浆侵入岩石圈内部而冷却凝固所形成的侵入型岩浆岩。
【小题3】张家界的峰林是流水侵蚀作用中的溶蚀作用所形成的,而黄山的“怪石”是花岗岩球状风化所形成的。
考点:地质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白头山天池是著名的火山口湖,附近最常见的岩石是( )
A.①岩
B.②岩
C.③岩
D.④岩
【小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
A.与太阳辐射无关
B.只发生在岩石圈内部
C.促进了三类岩石之间的直接转化
D.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火山口附近的岩石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形成,不能有变质岩或沉积岩形成,故在物质循环中,只有一个箭头指向。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中可知是①岩为岩浆岩。
【小题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与外力作用有关,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能,A错;岩浆来自于上地幔的顶部,且与地球的水圈、生物圈、大气圈有联系,B错;三大类岩石中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转化为岩浆岩,C错;地壳的物质循环过程中,通过地质作用形成了很多有用的矿物,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所以D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如图所示,根据有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岩层发生断裂引起地震的地方叫震源,和震源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叫做震中。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分纵波(P波)和横波(S波),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材料二 P波和S波到达的时间差与震中到地震台之间距离的关系。
材料三: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3月11日 ,日本本州岛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发生9.0级(日本地震厅)地震,地震造成福岛第一核电站冷却系统失灵,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3月11日3月11日
(1)根据材料二和下表中P波、S波到达三城市的时间差,完成下表。(4分)
(2)地震发生的时候,在路上行驶的汽车会产生怎样的运动?在海上作业的渔船呢?(4分)
(3)日本多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1)2400? 3400(正负误差100)
(2)汽车会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渔船会上下颠簸
(3)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或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
本题解析:
(1)结合材料二中的坐标图以及表中所提供的时间差,通过简单的读图和计算,可以得出B、C这两个城市与震中的距离。
(2)横波波速小,只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波速快,能在固、液、汽三态中传播;因此在汽车上先上下颠簸,后左右前后摇晃;海上作业的渔船不受横波作用,只会上下颠簸。
(3)日本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因此日本多地震。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