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高频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19-06-28 15:01: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关于太平洋西部深海沟、岛孤链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大洋板块与大洋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B、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张裂,形成深海沟
C、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大洋板块被挤压上升形成岛孤链
D、大洋板块府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深海沟,大陆板块被“顶托”形成岛孤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近地面的等压线”图,回答

图中正确指示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的是
A.A
B.B
C.C
D.D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风的形成。大气的水平运动称之为风,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在高空风向只受到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平行;在近地面风向还要受到摩擦力的影响,风向最终和等压线斜交。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风向最终位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侧。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因人类某种活动,使蒸腾作用显著减弱时,可能直接导致2.为了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下列措施中,效果最不明显的是
A.降水量增加
B.地表径流增加
C.蒸发量不变
D.地下径流增加
E.封山育林
F.退耕还林
G.修建梯田
H.修建水库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因人类活动导致蒸腾作用明显减弱,说明植被遭受严重破坏,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下渗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将增加;地表水资源缺乏,蒸发量减少。选项B正确。
2.促进该流域水资源日趋丰富,主要从增加植被覆盖,改善生态环境着手效果较好,修建梯田只是从地形上减缓了地表径流的速度,没有从根本上促使该流域水资源日益增加。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最典型的地区是
A.华东地区
B.中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图,箭头表示洋流的分布位置及流向,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a、b、c、e表示的洋流中,既属于补偿流、又属于寒流的是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M点到N点方向与F点到E点方向正好相反?
②M点到N点方向与F点到E点方向相同
③从M点到E点方向是先向南后向北?
④从M点到N点方向是向西北
A.a 、b
B.b、e
C.a、c
D.a、e
E.①②
F.③④
G.①③
H.②④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从图中地球自转的方向来看是南半球的中低纬洋流系统,再结合图的1800经线等信息可以确定图中的a、b、c、d、e分别是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西澳大利亚寒流,按其成因来分秘鲁寒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西澳大利亚寒主要是补偿流,而南赤道暖流和西风漂流则主要属于风海流,故选D
2.从M点到N点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所以M点到N点方向就是从西北到东南;同理可知从F点到E点实际是从东北向西南。M点到N点方向与F点到E点方向既不是正好相反,也不是完全相同,故①②的说法都不正确。图中的M点与E点是在同一正对经线圈之上,从M点到E点最近走法是过南极点,所以是先向南后向北,从图中的M点到N点就在向西走,向北走,也就是向西北走,故③④两项说法都是正确的,所以选B。
考点: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地图上方向的判定
点评:本组题以南极为中心的极圈俯视图上洋流的分布为载体,要求考生能准确分辨出图中的洋流名称,同时结合经纬网知识确定方向,试题有一定的难度,属于中档性的题目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