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55:59
1、单选题 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据此完成小题。1.春夏秋冬轮回的周期是2.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为3.下列现象不是歌词中的“转动”引起的是
A.365天
B.366天
C.1恒星年
D.1回归年
E.24小时
F.23小时56分4秒
G.365日5时48分46秒
H.365日6时9分10秒
I.昼夜长短的变化
G.昼夜更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四季更替
参考答案:1. D
2. A
3.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春夏秋冬的变化以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为周期,故其变化周期为1回归年。
2.地球昼夜交替的周期为太阳为参照,以太阳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23时56分4秒是以恒星为参照的地球自转真正的周期。而C、D属于地球公转运动的周期。
3.材料反映的地球的转动应指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引起地方时的差异、昼夜更替和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向,故B项正确。而A、C、D项都属于地球公转引起的地理意义。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低,解题的关键是能区别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该图为某山地的局部等高线图,等高距为20米,AB为空中索道。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乘索道上行的方向是
A.东北
B.西南
C.正北
D.正南
【小题2】图中陡崖相对高度为
A.40米
B.60米
C.0米
D.80米
【小题3】图中有一瀑布,瀑布及其最佳观赏的位置分别是
A.甲、乙
B.丙、丁
C.丙、甲
D.乙、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可以判断B地势高,A地势低,再根据指向标判断向北方。
【小题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为(n-1)d≤h<(n+1)d。计算即可。
【小题3】乙处为山谷,且有河流,能够形成瀑布。瀑布最佳观赏位置是在适当距离仰视,所以丁是最佳位置。
考点: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断、瀑布形成和欣赏等内容。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注意指向标判断方向;掌握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和瀑布形成的基本条件。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1.下列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2.h的值是3.判断图中n与y的关系
A.甲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B.甲地的地理坐标是(23°26′N,15ºW)
C.甲地的气候干湿季分明
D.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E.23°26′
F.43°08′
G.46°52′
H.66°34′
I.y=24-n
G.y=26-n
y=36-n
y=48-n
参考答案:1. D
2. B
3.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表明位于北回归线上,又由图可知,当北京时间为7时时,当地时间为12时,故当地经度为西经165度,甲地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2.该地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表明位于北回归线上,其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
3.一个地区夏至日的昼长与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即y=36-n。
考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明确地方时的计算方法。(2)知道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3)明确一个地区夏至日的昼长与冬至日的昼长和为24小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4分) 如图示意某日昼夜分布状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地球扁率忽略不计。图中虚线为北极圈,相邻经线的经度差相等,此时D点地方时为6时。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此时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则C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2分)
(2)描述图示季节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并简要分析这种天气的成因。(12分)
参考答案:(1)(0°,180°)2分)
(2)连绵细雨(连续阴雨)(2分),冬季风(2分)与夏季风(2分)势力相当(2分),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江淮准静止锋(2分),使雨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来回移动(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图示C点的地方时为12时,故计算C点的经度为180°,且图示C点位于赤道;
(2)图示北极圈及以内出现极昼,判断为北半球夏至日,则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梅雨时节,阴雨绵绵;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共同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