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55:18
1、单选题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题。
1.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2.水循环中的
A.a→f→h→g
B.e→f→h→d
C.c→a→b→d
D.d→a→b→c
E.a环节主要动力是季风
F.b环节主要集中在夏季
G.c环节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
H.d环节为水汽的输送
参考答案:1. D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海陆间水循环过程包括海洋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径流,符合的是d→a→b→c。
2.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产生了流水的侵蚀作用,塑造着地表形态。a环节主要动力是夏季风;b环节要因具体情况分析;d环节为水汽的蒸发。正确的是C。
考点:主要考查了水循环。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水循环各环节。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题。
【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 )
A.①环节
B.④环节
C.⑤环节
D.⑦环节
【小题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这一段话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
①水圈 ②岩石圈 ③生物圈 ④大气圈
A.①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南水北调工程属于人类改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④环节。选择B项。
【小题2】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联系的是水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联系的是大气圈;融化后渗入地下,联系了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联系了生物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水循环的环节及意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学生需明确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主要表现在:水循环的地理意义:①联系四大圈层、促进水体更新;②促进物质迁移和能量传输;③流水作用改造着地表形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①②③④四图是某大陆从地质历史时期至今沿4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指地形演变趋向)。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该大陆最有可能为( )
A.非洲大陆南端
B.澳大利亚大陆
C.南美大陆南端
D.亚欧大陆
【小题2】导致图①和图④大陆东岸植被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A.地壳运动
B.海陆分布
C.洋流性质
D.大气环流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沿45°纬线、山脉宽约400千米,”以及现在山脉海拔约4000米,可判断最可能是位于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所以该大陆为南美大陆南端。故选C。
【小题2】图①大陆东西两侧均为森林,由于地壳运动使得安第斯山脉隆起,由于地势平原,而由于图示山脉的逐渐形成,使大陆东岸形成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故图④降水减少,而形成荒漠,故体现了地壳运动对自然带变化的影响。故选A。
考点:地形剖面图 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我国某湖泊面积2.8km2,海拔高度483m,图9表示湖泊水位变化。据此回答问题。
小题1:该湖泊最有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小题2:引起该湖泊水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
B.降水
C.海陆位置
D.季风环流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湖泊面积小,水位变化大,冬季枯竭。符合的是B项。
小题2: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所以影响因素是温带。选择A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仅根据气温和流向判断,图示地区河流中最有可能发生凌汛的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凌汛形成需要两大基本条件:一是河流有冰期;二是河流自较低纬度向较高纬度流,故根据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关系: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结合选项中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①位于我国东北地区,但河流自较高纬度向较低纬度流,不符合;②位于欧洲西部,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河流无冰期,不符合;③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冬季无冰期,不符合;④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地势高,气候寒冷,冬季有冰期,且河流自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可能形成凌汛。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凌汛形成的基本条件,并能结合经纬度位置准确进行区域定位,掌握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的关系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