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52:10
1、综合题 ? 位于长江上游的四川境内遭遇2010年入夏后最强暴雨袭击并引发严重的洪涝、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2010年7月19日12时近地面天气形势。
材料二:
图1中A、B、C三省和东北三省以及全国两个年份的粮食总产量、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变化数据。 
(1)冷锋的速度是10km/小时,四川乙地降暴雨的日期大约是______日,图示时间A、B两地最可能出
? 现降水的是______,B和D气温较高的是______。此时甲城市吹______风。
(2)乙和丙两地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北三省与A、B、C三省相比,粮食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B、C三省及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
? 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16;B;D;西南(或偏南)
(2)丙;长江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有利于冷空气南下,受寒流影响较大;四川盆地北侧受秦岭、大巴山
? 阻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
(3)土地资源丰富;土壤肥沃;地势平坦。
(4)A、B、C三省所占比重下降;东北三省所占比重上升。A、B、C三省粮食播种面积下降;A、B、C
? 三省(与全国或东北三省相比)粮食单产增长幅度较小。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莫霍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是
A.地幔和地壳
B.岩石圈和地壳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地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上为地幔,以下为地核。地幔位于莫霍面以下,古登堡面以上。
考点: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位置,试题难度较小,解题关键是识记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地幔与地壳的界面是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界面是古登堡界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山区局部平地称为“坪”,图中最可能位于“坪”的村落是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小题2】连接各村与M乡的公路,高差最大的是
A.①村—M乡
B.②村—M乡
C.③村—M乡
D.④村—M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平地就是地势起伏小,在地形图上表现为等高线稀疏,图中4个村中③村附近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较平坦。故选C。
【小题2】公路起伏最大也就是沿线高差较大,在地形图上体现为公路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多,观察图中M乡与各村之间的公路,发现M乡与②村之间的公路跨越的等高线最多。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等高线。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R、Q 两点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800 米
B.900 米
C.1000 米
D.1100 米
【小题2】M、N、P、Q 四地中,海拔可能相等的两地是( )
A.M、N
B.M、P
C.M、Q
D.P、Q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等值线高于高值,低于低值的原则分析,R的海拔高度应为(1200,1300);Q的海拔高度应为(200,300),故计算两地相对高度应为(900,1100)。
【小题2】结合上题分析,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N、M的海拔高度均可能位于(500,600)。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典型性试题,具有借鉴价值。本题两个试题都考查海拔高度,有些重复,还可从局部地形的判断,综合等高线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区域等高线和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甲处地貌类型为(?)
A.背斜成山
B.背斜成谷
C.向斜成山
D.向斜成谷
小题2:乙处(?)
A.侵蚀作用明显
B.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C.和甲地地势差异主要是内力形成
D.是李家庄良好的引水源头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甲处是山顶。根据岩层新老关系看,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构造。所以地貌类型是向斜山,C对。A 、B 、D错。
小题2: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乙处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构造。根据等高线弯曲判断,是山谷地貌。背斜成谷,说明侵蚀作用强烈,A对。背斜是良好储油构造,B错。地势差异是外力作用形成,李家计地势较乙处高,从乙处引水不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