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43:11
1、综合题 读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地位于②地的 方向,①地距③地约 千米。(2分)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新一天的范围是 。(2分)
(3)此日,地球公转速度较 (快或慢),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 。(2分)
(4)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 ;②地的天气特点是 。(2分)
(5)比较此季节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并分析原因。(3分)
(6)近年来,有关③海域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简述国家间产生竞争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13分)
(1)东南(1分) 3330千米(1分)
(2)3时(1分) 东经900向东到1800(1分)
(3)快(1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1分)
(4)西北风(1分) 寒冷晴朗(1分)
(5)②地气温比③地气温低,(1分)
原因是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1分) 地势高(1分)
(6)北冰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特别是石油资源;
对北冰洋的领土竞争可以拓展生存的空间,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
北冰洋是联系三大洲的捷径,战略地位突出;(答对2点得2分)
本题解析:
第(1)题,本题是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由海陆轮廓可知,该地为北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图示②地离北极点较①地近,从②地看①地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故为向东。①地与③地的距离,考查的是纬度相差 1 度,距离相差 111 千米。
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陆地是高压,说明是冬季,北极上空是极夜现象,所以90ºE是0时,则北京时间的区时即120ºE的地方时为3时。新的一天从0时经线到180º经线,即为从东经900向东到1800。
第(3)题,由亚欧大陆上出现高压,可知季节为冬季,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北极点出现极夜现象。
第(4)题,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风向及天气特征。①地的风向可根据等压线变化规律得出,②地受高压脊影响,出现寒冷晴朗天气。
第(5)题,②地和③地的气温差异。原因从海陆位置、地形等方面分析。
第(6)题,北冰洋的重要性从资源、领土、地理位置等方面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世界地理概况和地球地图的综合分析。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基础性强。解题需要掌握以下几点:①掌握经纬网图上,方位判断的基本方法:利用与极点的距离判断南北方向,与自转方向的关系判断东西方向;②利用经线计算球面上的距离;③掌握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④掌握世界区域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⑤掌握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为阴雨天气
B.乙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C.丙地位于低压槽
D.甲处的风力比丁处大
【小题2】该时间段内,M点( )
①偏南风转偏西风 ②风力减弱 ③天气晴朗 ④气温降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地为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丙位于高压脊;乙地为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阴雨天气,气温日较差小;丁处的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正确选项为B。
【小题2】过M点,找出风向,先确定低压中心在乙处,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北半球气流向右偏,偏南风转为偏西风;该时间段,M经历了冷锋过境的过程,天气逐渐晴朗转阴雨,气温降低,风力减弱。
考点:天气系统;等压线。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1.下列城市中,风向为西南风的是2.锦州的天气状况是
A.南京
B.西安
C.天津
D.首尔
E.晴热干燥
F.低温阴雨
G.高温多雨
H.风和日丽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根据图示的等压线分布,近地面的风向斜穿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风向向右偏,故判断南京为西南风;西岸为偏北风;天津为西北风;首尔为东南风。
2.图示锦州位于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故多阴雨天气。
考点:本题考查等压线图的综合判断。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等压线图上的风向判断和低压系统对天气状况的影响,结合画图分析更直观。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下图为济南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为验证地理原理而设计的实验流程图,据此回答1 ~2 题。
1.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述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
A.①? ?
B.②?
C.③?
D.④
2.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图所示过程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较小?
B.②图过境时会造成我国大面积的降温
C.③图反映了冬季风的成因?
D.④图反映了台湾岛东部降水的主要成因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下表为N国粮食生产统计表。
| | 水稻 | 玉米 | 杂粮 |
| 占播种总面积比例(%) | 8.O | 12 | 74.2 |
| 占总产量比例(%) | 5.O | 4.9 | 88.8 |
参考答案:
(1)甲地年降水多于乙地(1分);降水季节变化较乙地明显(1分)。
夏季甲地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1分),乙地地形平坦,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或西南季风)控制时间长(1分)。
(2)杂粮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绝对比重大(2分)。
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共2分,答对其中两点即给满分)
(3)滥捕滥杀(1分);毁林开荒,破坏栖息地(1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夏季,甲地位于西南季风的 迎风坡,多地形雨,降水丰富,冬季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乙地地形平坦,纬度低,受赤道低气压带或西南季风的控制时间长,雨季较长,但没有地形抬升作用,降水量较少。所以甲地年降水多于乙地,降水季节变化较乙地明显。
(2)根据材料二表格,杂粮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绝对比重大。N国是非洲发展中国家,水稻种植历史短,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受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习惯的影响,种植面积小。
(3)大象减少的原因,主要有滥捕滥杀,毁林开荒,发展种植业,破坏大象的栖息地。
考点:不同区域降水特征差异及原因,区域种植业发展的条件,生态破坏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