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题模板《区域可持续发展》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4:37:4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读某年我国各省区人均碳足迹(即人均碳排放量,单位:吨/人·年)示意图,完成小题。

小题1:我国人均碳足迹的分布特点是(  )
A.北多,南少      
B.西南多,东北少
C.东多,西少
D.沿海多,内地少
小题2:影响我国人均碳足迹的分布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产业结构
C.技术水平
D.交通运输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人均碳足迹相对较多,而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人均碳足迹相对较少。
小题2:我国北方地区以重工业为主,南方地区以轻工业为主,故北方地区碳排放比南方地区多。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该河流干流总落差仅256米,通航期有7—9个月。伏尔加河的大规模开发主要以修筑大型水利枢纽、进行阶梯开发为重点,通过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实现了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
材料二?伏尔加河流域简图及伏尔加河综合开发示意图。
材料三? 2013年5月我国西南能源进口通道(含中缅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将如期建成,连同西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哈原油管道和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东北油气进口通道(含中俄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海上油气运输通道,我国能源进口四大战略通道格局初步形成
?
(1)指出伏尔加河阶梯开发的主要限制性因素。(4分)
(2)说出伏尔加河综合开发为流域经济发展所提供的有利条件。(10分)
(3)分析伏尔加河流域的开发对河中鱼类繁殖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4)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有人提议,未来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应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你是否赞成,并说明你的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4分)河流落差较小(2分)、封冻期较长(2分)
(2)(10分)发电,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2分);航运,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输条件(2分);?供水,水库蓄水为经济发展提供用水(2分);旅游,促进以旅游为主的经济发展(2分);养殖,利用文库、河道发展水产养殖(2分)。(为工业发展提供能源、良好运输条件和工业用水等。)
(3)(6分)流域内工农业发展排放污水,污染河流(或水量减少,水质恶化)(2分);修建大量水库,阻碍鱼类洄游(或改变鱼类的生存环境)(2分);湖泊咸水倒灌,影响鱼类繁殖(2分)。
(4)(8分)赞成(2分)。相对于煤炭,油气为较清洁的能源;能源消费结构以油气为主可以改善我国的环境质量。随着四大能源通道的形成,我国可以从世界市场购买大量油气资源来取代煤炭的地位;我国煤碳资源丰富,技术先进,可转化为油汽资源。(答其中3点得6分)
不赞成(2分)。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为世界煤炭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油气产量不能使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成为主要能源;通过四大通道进口油气的量是有限的;且其安全性不能完全得到保证;通过对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可以缓解环境污染问题。(答其中3点得6分)


本题解析:
(1)河流的梯级开发是以河流落差为基础,综合开发利用河流的供水,发电,航运等功能。而伏尔加河落差小,封冻期长限制了河流功能的发挥。
(2)河流的综合价值体现在供水,发电,航运,旅游,养殖等方面。
(3)流域开发,一方面,修水库,拦大坝等工程改变了鱼类生存的天然环境,阻碍了鱼类洄游等生活习性;另一方面,流域经济发展污染河水,使水质变差,影响了鱼类的生存环境;再者,流域用水增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甚至湖泊水倒灌,改变了河水水质,影响鱼类繁殖。
(4)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并且开采利用容易,而油气资源储量不足,进口渠道有限。从这个角度来说,不宜用石油天然气代替煤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我国在不断开发石油天然气的进口渠道,煤炭转化为油气资源的技术也在发展成熟,石油天然气的燃烧效率比煤炭高,且污染较小,从这个角度来说,赞成以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来代替煤炭。


本题难度:简单



3、综合题  大江、大河的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点开发区域。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8分)
材料 “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和“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

(1)黄河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近年来,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慢,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监测和分析两经济区土地利用结构和变化,最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有________。(8分)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突出,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简评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发展的条件。(8分)
(4)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的目标和方向,试分析其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的基本途径。(6分)


参考答案:
(1)流水堆积作用 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RS、GIS
(2)自然原因:地势低,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不合理灌溉。
(3)优势条件:后备土地资源丰富;石油、海盐资源丰富。
劣势条件: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处于劣势;水资源短缺。
(4)(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发展生态农业;(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清洁生产;(第三产业)发展生态旅游业。


本题解析:
(1)三角洲是流水的堆积作用形成的,由于加强了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水土流失减轻,因而黄河三角洲生长速度减缓,遥感适用于监测,地理信息系统可进行对比分析。
(2)土地盐碱化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原因。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相比,黄河三角洲经济区在石油资源、土地资源、海盐资源方面优势明显,但在科技、人才、工业基础等方面明显不足。第(4)题,从三大产业的发展角度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类型是
A.出口导向型经济
B.外向型经济
C.资源型经济
D.市场型经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珠三角。珠江三角洲经济的特征是吸引外资、引进国外先机技术和管理方法,发展以出口为主的多种加工工业和制造业,属于外向型经济。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例甲、乙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依次应为
A.小麦、玉米
B.玉米、高粱
C.高粱、水稻
D.小麦、水稻
小题2:立足本地资源,图示地区应建立的工业部门为
①化学工业?②纺织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钢铁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甲分布在江苏的北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较差,所以应是小麦;乙地分布在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丰富,应是水稻。故选D。
小题2:读图可知,本地盐类资源丰富,可以用来发展化学工业;棉花和蚕丝较多,可用来发展纺织工业。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