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35:37
1、单选题 下图表示2000---2005年我国各省(市、区)实际人口迁入率、迁出率(以5 年为统计单位,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题。
1.造成图中A点所示省(市、区)人口迁移特点的原因最可能的是当地2.一般而言,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迁入区的
A.收入水平高
B.自然条件恶劣
C.人口数量少
D.经济落后
E.人口密度
F.人口容量
G.人口构成
H.人口素质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可看出A省迁出率远远大于迁入率,人口迁出多,造成该省人口迁出的主要原因是经济落后。
2.有组织、大规模的移民过程,一定要考虑迁入区人口容量,否则会带来因人口迁入诸如:人口压力、资源紧张、社会稳定等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问题。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并能结合人口迁移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综合分析即可。注意结合选项内容分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读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②阶段城市不会发生的现象有2.当前,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
A.交通问题得以缓解
B.与周边地区温差增大
C.工业污染日益严重
D.农业用地不断减少
E.①②
F.①③
G.②③
H.①③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
1.根据图示的城市人口比重判断②阶段为城市化迅速发展时区,故可能出现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故出现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故A错误;
2.当前,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速度快,故处于②阶段;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处于③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2.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
A.①-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
B.②-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
C.③-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
D.④-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
E.①
F.②
G.③
H.④
参考答案:1. B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①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多,房顶有坡度,易于排水,这里热量光照充足,不用考虑采光的问题,A错。②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对。③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为了便于生活居住,C错。④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错。
2.从图片上看,开平雕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合壁的民居,雕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其它还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其它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③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C对。A、B、D错。
考点:世界地理,建筑、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引起的移民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四个选项为:
A.多为短期流动人口
B.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安排的?
C.以人口自发迁移为主
D.对迁入地的建设发展不利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战争、宗教、社会变革、国家政策、生态环境变化、个人动机和需求等。三峡移民属于大型工程建设引起的人口迁移,故是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人口迁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读“某地区人口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曲线反映出的地区可能是2.该地区海拔400米以下地区人口密度低的原因是
A.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
B.恒河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过渡地带
C.亚马孙平原与巴西高原过渡地带
D.刚果盆地与东非高原过渡地带
E.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
F.地势低平,洪涝灾害频繁
G.峡谷地带,交通不便
H.气候干燥,水源缺乏
参考答案:1. D
2. A
本题解析:1.读某国“某地区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图”可知该地人口主要分布于海拔500—1500米之间,尤以1000米人口密度最大,可确定该地在热带地区,排除A选项,B选项人口集中于海拔200米左右的恒河平原上,不符合。C选项亚马孙平原湿热,人口集中于海拔500—1000米的巴西高原上,也不符题意。第1题选D。
2.该地海拔400米以下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宜人类居住,第2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