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32:31
1、填空题 下图为“2010年12月22日0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共6分,每空1分)
(1)这一天我国大部分地区受 (天气系统)的控制,太原此时的天气特征为 。
(2)①②两地中降水概率更大的是 ,③地此时吹 风。
(3)下面三图能表示此日昼夜分布状况的是 图;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 。
参考答案:
(1)高压(反气旋) 寒冷晴朗
(2)① 偏西风(西南风)
(3)甲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此时我国北部等压线密集且中心气压高,形成高压中心,受此高压中心影响,太原盛行偏西风(西北风),寒冷晴朗。
(2)①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水汽易凝结,易形成降水;②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不易形成降水。③地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东北方向,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向右偏转形成偏西风(西南风)。
(3)此时为2010年12月22日,是北半球冬至日,甲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冬至日;乙图中昼夜平分,为二分日;丙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为夏至日。因此三图能表示此日昼夜分布状况的是甲图。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考点:冬夏季气压中心、地球运动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下图为“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测控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第二次交会对接成功。此时,区时为4:00的测控点为( )
A.奥塞盖尔
B.远望六号
C.阿尔坎特拉
D.凯尔盖朗
【小题2】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小题3】两次交会对接期间( )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B.全球各地白昼逐渐变短
C.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北半球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时间是东8区的区时,北京时间11月14日20:00,区时为4:00的时区是西8区,中央经线是120°W,图中测控点可能是远望六号,B对。
【小题2】交汇对接时间是11月份,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是南半球。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正向南移动,C对。
【小题3】11月3日~14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A错。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增长,B错。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C对。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D错。
考点:时间计算,地球公转运动及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某日天安门广场的国旗7时准时升起,则北京此日昼长为 ( )
A.14时
B.16时
C.10时
D.18时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由于当地正午始终为12时,故国旗7时升起即日出7时,判断上午为7:00—12:00,故计算得昼长为10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昼长计算。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当地正午12时的应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是形成四季的根本原因。 ( )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从而形成四季。因此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黄赤交角。
考点:黄赤交角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根据气候统计上的划分,湄潭县(28°N,107.5°E)秋季是( )
A.3、4、5月
B.6、7、8月
C.9、10、11月
D.12、1、2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四季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以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