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30:45
1、单选题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我国运载火箭“神十”成功发射,6月13日与天宫一号完成对接,6月26日安全返航。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神十”成功发射时,伦敦留学生观看实况转播的时间是
A.11日9时38分
B.10日9时38分
C.12日1时38分
D.11日17时38分
小题2:“神十”安全返航时,地球处于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①④之间
小题3:汕头市(23°26′N)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在“神十”发射至安全返航的时段内,对母校正午太阳的方位进行了观察与研究,他们发现,在此期间太阳位于
A.正北的天空,没有变化
B.正北、头顶、正南的天空
C.正南的天空,没有变化
D.正南、头顶、正南的天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北京时间(120°E)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北京在东八区,伦敦在零时区,伦敦时间比北京时间晚8个小时,根据东加西减,可以计算出伦敦时间(0°经线)上的地方时是2013年6月11日9时38分,选项A正确。
小题2:由图形可以判断①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北,节气为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③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以南,节气为冬至日,日期为是12月22日;又知道地球绕日自西向东逆时针公转,可判断②是春分日(3月21日);④是秋分日(9月23日)。神十是在6月26日安全返回,介于6月22日——9月23日之间,所以应处在①④之间。选项D正确。
小题3:汕头市在23°26′N线上,6月11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以南,正午时太阳在汕头市的正南方向;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正午时太阳在汕头市的正上空;6月26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北回归线以南位置,正午时太阳在汕头市的正南方向,综上所述:6月11日——6月22日——6月26日期间,正午太阳方位应为正南——头顶——正南的天空。选项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2013年11月3日北京时间19:05,本世纪第二次日全环食(同一次日食,一部分地区可见全食,另一部分地区可见环食,又称混合食)上演。食甚出现在北京时间19:25,整个过程持续了3.3个小时。日食原理如下图所示,回答下题。
小题1:根据日食原理图,能观测到本次日食现象的地区可能出现在图中的
A.A区域
B.B区域
C.C区域
D.B区域和D区域
小题2:对日全环食的形成原因,分析最为可信的是
A.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为椭圆,月地距离远近的变化所致
B.地表高低不平,观测者所在地海拔高度不同所致
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为椭圆,日地距离远近的变化所致
D.观测者在观测时因天气变化所致
小题3:在本次日全环食持续的整个过程中,全球日期和11月3日在全球的空间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全球只有一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没有变化
B.全球将经历两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不断增大
C.全球将经历两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不断减小
D.全球将经历三个日期,11月3日在全球的分布范围先增大,再减小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本次是一次日全食,据日食原理,月球挡住了全部的太阳光,所以是C区。
小题2:根据材料的介绍,日全环食是部分地区见到的是全食,另一部分地区见到的是环食,应该是不同的观测者的位置海拔差异所致;
小题3:在本次日食发生时,全球日期为11月2日和3日,当日食结束时,全球日期为11月3日和4日,所以全球经历了三个日期,且3日的范围是先增大,再减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题。
1.夏至日,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位于2.当东营地区太阳天顶角由最大开始变小时,下列叙述正确的
A.赤道
B.南回归线
C.北回归线
D.北极点
E.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开始向北移动
F.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开始向南移动
G.东营地区的夜开始变长
H.地球靠近远日点附近
参考答案:1. C
2. 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太阳天顶角为零的地区即太阳高度为90度的地区,只有太阳直射点处的太阳高度为90度即北回归线。故选B。
2.东营地区太阳天顶角最大时,也就是太阳高度最小时,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为12月22日前后,此后直射点将向北移,公转速度将逐渐变慢,直到7月初(远日点)?,故选A。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太阳直射回归运动、季节、及公转速度的变化等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组难度较大,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题目信息的把握,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学生要掌握太阳直射回归运动、季节、及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另外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如图所示太阳天顶角是天顶与某日太阳的最大高度时的夹角,他与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如图,A、B为赤道上的两点,且A位于B的西侧,A、C为某条经线上的两点,BC为晨线的一部分,C点位于北半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若BC为晨线长度的1/2,且A、C之间的距离由最近变为最远的期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加尔各答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C. 广州昼短夜长
D. 澳大利亚西北部处于少雨期
小题2:若BC为晨线长度的1/4,则A、B地方时相差
A.3小时?B.大于3小时?C.小于3小时?D.上述答案都有可能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若BC为晨线长度的1/2,且A、C之间的距离由最近变为最远的期间,则太阳直射点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向赤道。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加尔各答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大后变小;广州昼长夜短;澳大利亚西北部吹东南风,为少雨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2:若BC为晨线长度的1/4,纬度越低纬线越长,所以BC之间的地方时差小于3小时,所以A、B地方时相差小于3小时。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回答问题。
小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
A.0°
B.20°N
C.20°S
D.23°26′N
小题2:甲地昼长时间为?(?)
A.8小时
B.10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小题3:若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但乙地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则乙地位于甲地的(?)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小题3:B
本题解析:
试卷分析:
小题1:图示70°S以南地区日出12时,即出现极夜现象;70°N以北地区日出0时,即出现极昼现象,而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位置互余,故判断太阳直射点纬度为20°N。
小题2:甲地日出7:00,即上午时间为7:00---12:00,判断昼长10小时。
小题3:由于此时太阳直射在20°N 纬线上,那么全球越往北昼就越长,夜就越短,题目中甲、乙两地若同时日出,说明甲、乙两地应位于晨线上,又因为乙地夜长比甲地短,说明乙地位于甲地北侧,越往北昼越长,即日出应越早,但甲、乙两地同时日出说明乙地位于甲地的西侧。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是能抓住图示的有效信息,进一步根据日出时间判断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位置等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