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试题《地壳物质循环及地表形态的塑造》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十)

时间:2019-06-28 14:28: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题。

小题1: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小题2:图中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的岩层的破坏和被破坏关系分析,后来生成的地质构造可能破坏前面生成的地质构造。故图示断层被丙侵入岩体破坏,故判断丙发生于乙断层之后;而断层破坏了甲褶皱,故判断乙断层形成于甲褶皱之后。故A项正确。
小题2:图示⑤附近的原始岩石为石灰岩,石灰岩发生变质作用,而生成大理岩。
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能利用地质构造的破坏与被破坏关系分析地质作用的先后时间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图3表示某种自然地理事象的循环过程,读图回答6~7题。

小题1:若甲为陆地,乙为海洋,则该循环过程为?(?)
A.海陆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沿海地区白天的热力环流
D.东亚冬季的季风环流
小题2:若此图表示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
A.丁代表岩浆岩
B.丙代表沉积岩
C.①代表外力作用
D.③代表变质作用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为陆地,乙为海洋,根据图示:甲地气流上升,乙处气流下沉,则不是水循环。如果为热力环流,陆地温度高,为白天,符合条件;如果为季风环流,近地面风向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夏季风,则D选项错误。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本题考查地壳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图中甲为岩浆,乙为变质岩,则丁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岩,①代表外力作用,②为变质作用,③为重熔再生,④为岩浆的冷却上升凝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图为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3题。

【小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      图中地层形成的顺序为①②③④⑤        
2.      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同时形成的
C.先形成断层,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  
D.华北平原与M地形成原因相同
【小题2】若图示区域河流两岸的地质条件相似,则
A.河口附近的岛屿更容易和e岸相连
B.a、b、c三处适合兴建水电站的是c处
C.a河段以沉积为主,b河段以侵蚀为主
D.c河段附近地区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灾害
【小题3】若图中所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地区,则
1.      甲环节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2.      通常用环节乙的数量表示水资源的丰歉
C.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与丙环节有关     
D.目前人类可对丁环节施加显著影响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与水循环。
【小题1】从图中可以看出①③④⑤岩层由老到新,③④⑤岩层发生了断裂下陷,②然后岩层侵入,所以岩层的新老关系为①③④⑤②。华北平原主要为冲积平原。
【小题2】图示河流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河口三角洲和北岸相连,abc三地自然带差异的主导因素为地形引起的水热状况变化;a河段以侵蚀为主;b河段以沉积为主;甲可能是夏季风,也可能是台风。
【小题3】若图示水循环发生在亚欧大陆东部中纬度,则图示海陆间大循环,在夏秋季节最明显;故A项错误;地表水资源的丰歉以地表径流(丙环节)表示;B项错误。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的结果,故C项正确。目前人类主要影响的环节是地表径流,故D项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 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在已经发行的数套人民币中,我国一些著名的风景被相继印上了它们的背面。读下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乙图中雄伟壮丽景观的成因是
[?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而成
B、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而成
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
3、关于四个风景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风景区位于非季风区
B、甲、丁属印度洋流域,乙、丙属太平洋流域
C、都位于少数民族聚居区
D、丁风景区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参考答案:1、C
2、B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下列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题。

小题1: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是(  )
A.甲、乙
B.丙、丁
C.甲、丙
D.乙、丁
小题2: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甲、乙、丙、丁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  )
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
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
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
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甲为喀斯特地貌,是流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乙为地堑,由岩层挤压形成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内部;丙为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能量来自地球的外部;丁为岩浆活动,能量来自地球的内部。
小题2: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条件:(1)岩石条件:石灰岩;(2)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3)水文条件:降水丰富;(4)生物条件:植被茂盛。
小题3:根据上题信息,对应正确的是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渭河平原(地堑)、准噶尔盆地(风蚀地貌)、夏威夷群岛(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貌)。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四种地貌景观图为材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