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27:42
1、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山区局部平地称为“坪”,图中最可能位于“坪”的村落是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小题2】连接各村与M乡的公路,高差最大的是
A.①村—M乡
B.②村—M乡
C.③村—M乡
D.④村—M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平地就是地势起伏小,在地形图上表现为等高线稀疏,图中4个村中③村附近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势较平坦。故选C。
【小题2】公路起伏最大也就是沿线高差较大,在地形图上体现为公路穿越的等高线条数较多,观察图中M乡与各村之间的公路,发现M乡与②村之间的公路跨越的等高线最多。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地形等高线。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
(1)上面四幅图中,表示实际范围最大的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上面四幅图中等高距相同,则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
A.a="b=c=d?" B.a>c>d>b? C.b>d>c>a? D.c>b>a>d
参考答案:
B
B
本题解析:图上距离相同,根据比例尺含义,a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米,b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千米,c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d图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所以b图表示实际范围最大。
等高距是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实际高差,在高差相同情况下,水平距离越长,坡度越小,所以a、b、c、d四处坡度大小排列为:a>c>d>b。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A.洪积扇
B.河漫滩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E.甲地
F.乙地
G.丙地
H.丁地
参考答案:1. A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读图,从P处等高线地形图中可以看出,该处地貌呈明显的扇状分布在山脚下,是河流冲积物在山麓地带沉积形成的,是冲积扇地貌。所以A对。河漫滩指的是河流洪水期淹没的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图中没有河流横向移动或洪水漫堤的痕迹,不是河漫滩,B错。三角洲分布在河流入海口处,图示区位于河流出山口位置,是山麓地带,C错。图中所示可以判断出是河流沉积平原,D错。
2.读图,根据聚落选址的原则,从图中的等高线分布情况看,甲处地势不平坦,且距河流远,取水不方便,A错。乙地位于河流上游,等高线稀疏,说明地形平坦开阔,靠近河流,取消方便,且无水患灾害,B对。丙地位于河流下游山谷中,容易发生洪水灾害,C错。丁地是个海岛,淡水缺乏,取水不便,D错。
考点:该题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影响聚落分布的因素。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左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判断从甲乙丙丁四个方向看到的景象,分别是( )
A.②④③①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③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甲乙丙丁所处位置分析,乙处海拔最高,丙处海拔最低,丙乙正相对,所以①对应丙,④对应乙;甲的左侧海拔高,丁的右侧海拔高,②对应甲,③对应丁,因此选C正确。
考点:不同方位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图为“黄土高原上某地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地形图”。20世纪70年代,b、c两村搬迁合并为d村,该村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中,修建了N工程。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小题1】村庄a与原村庄c比较,农业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小题2】N工程的综合效益是
④增加良田 ②蓄水发电 ③防洪抗旱 ④水土保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小题3】b、c两村合并至d村,有利于
①改善交通条件 ②降低灾害威胁 ③推动退耕还林 ④增加农业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村庄a处等高线闭合且数值向外减小,为典型的黄土塬地貌,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不易储存水分,加上该地气候较为干旱,农业发展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水源。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推测,N工程为水坝,其主要作用包括增加良田、防洪抗旱和水土保持等。该地降水较少,河流水量小,地势起伏小,河流落差小,不适合发电。
【小题3】b、c两地分别位于陡坡和沟谷,而d位于缓坡,两村合一村有利于改善交通条件、降低灾害威胁、推动退耕还林等。
考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