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26:37
1、单选题 图中①②两处小圆圈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两条虚线均为晨昏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此时北京的地方时为
A.太阳直射在②处
B.E点所处的虚线为昏线
C.此时济南昼短夜长
D.北极点太阳高度角为15°
E.11:00
F.10: 44
G.11:16
H.12:00
参考答案:1. D
2. 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图中①②两处小圆圈中有一处为太阳直射点,则135°E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E点所处的虚线为昏线,越往北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位于①点,济南昼长夜短,北极点的太阳高度为15°。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此时135°E位于昼半球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北京时间比135°E的地方时晚1小时,所以为11:00,而北京的经度约为116°E,116°E的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16分钟,为10:44。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图,回答问题。
小题1:若F、H同时位于晨线上,则
A.H地昼长将逐渐变短
B.F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0°
C.E地日出时地方时约为6时
D.G地正值夕阳西下
小题2:图中
A.E地至F地地势逐渐升高
B.H地日温差小而年温差大
C.G地气候特点是雨热同期
D.G地与H地分属两个大洲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所示,F和H在同一经线上(90°E),又同时位于晨线上,说明该天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是二分日。H地的昼长可能变短,也可能边长,所以A项错。F地在晨线上,太阳高度为0°,而不是正午太阳高度为0°,B项错。二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各地都是地方时6点日出,18点日落,C项正确。G低地方时为2点,所以不是日落时刻,D项错误。
小题2:图中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分别约为:E(60°N,30°E),F(60°N,90°E),G(30°N,30°E),H(30°,90°E)。E和F都位于平原,所以A项错。H地位于青藏高原,其日温差和年温差都大。G地属于雨热不同期的地中海气候。G地位于非洲,与H地分属两大洲,所以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读后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比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高的原因主要是
A.日地距离
B.昼夜长短
C.太阳高度
D.臭氧层厚度和下垫面差异
小题2:综合分析天文辐射、不同纬度对流层大气厚度和下垫面差异,下列地区单位面积获得太阳辐射年总量最高的地区是
A.南极地区
B.澳大利亚中部
C.中亚地区
D.亚马孙平原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概况。根据表格数据显示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比北极天文辐射最高值高。12月22日,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1月初附近,受日地距离影响,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多。天文辐射与地面状况无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小题2:澳大利亚中部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天文辐射总量较多,气候干旱,晴天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2012年7月22日至8月16日,我国“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成功穿越北极东北航道后,抵达冰岛进行正式访问,成为我国航海史上第一艘沿东北航道穿越北冰洋边缘海域的船舶。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14°N。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 64°N海域表层水温( )
A.格陵兰岛西岸高于东岸
B.亚欧大陆东岸高于北美大陆西岸
C.亚欧大陆东岸高于西岸
D.北美大陆东岸高于亚欧大陆西岸
小题2:在“雪龙”号穿越东北航道期间( )
A.“雪龙”号始终处于极昼
B.成都(30.6°N,104°E)的日落时刻逐日提早
C.万象(18°N,103°E)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D.班加罗尔(13°N,77.5°E)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
小题3:若“雪龙”号抵达冰岛时,正好是北京时间8月16日19时,则此时晨昏线与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纬线的交点是( )
A.76°N,165°W
B.76°N,15°E
C.76°S,165°W
D.76°S,15°E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B?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64°N海域格陵兰岛西岸为暖流流经,东岸为寒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西岸高于东岸,A项正确。亚欧大陆东岸为寒流流经,北美大陆西岸为暖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亚欧大陆东岸低于北美大陆西岸,B项错误。亚欧大陆西岸为暖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东岸低于西岸,C项错误。北美大陆东岸为寒流流经,所以表层水温北美大陆东岸低于亚欧大陆西岸,D项错误。
小题2:根据背景材料“在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大约变化在20°N--14°N”这一信息,可知此期间,出现极昼的最低纬度变化为70°N--76°N(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从“雪龙”号的航线路线看,其纬度变化超过了出现极昼的纬度范围,所以A项错误。从7月22日至8月16日,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北半球的成都昼长逐渐缩短,日落时间逐日提早,B项正确。从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变化可知,万象的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到90°,然后再减小,所以C项错误。班加罗尔在此期间,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D项错误。
小题3:当“雪龙”号抵达冰岛时,太阳直射点位于14°N,晨昏线与正好出现极夜现象纬线的切点纬度为76°S,且该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计算当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8月16日19时,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经度为15°E,D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2006年11月9日6时30分,人们透过望远镜前的滤光镜,可以看到日面上有一颗“小黑痣”在跳动(由于大气扰动),这个小黑点就是水星。8时08分,水星从太阳边缘慢慢“跳”出,水星凌日这一天文现象结束。据此回答问题。
这一天,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甲点和乙点之间
B.乙点和丙点之间
C.丙点和丁点之间
D.甲点和丁点之间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由图可知:甲位于冬至日(12月22日),根据地球自西向东公转那么11月9日时地球应在甲处的西侧,也就是介于甲点和丁点之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借助天文现象考查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图中不论甲是近日点附近还是冬至日,地球都应该在甲点和丁点之间。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