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20:47
1、单选题 2010年10月~2011年2月我国华北大部及江淮北部等地区遭遇旱情。图为“2011年1月29日我国局部地区气象干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干旱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有2.导致此次气象干旱的主要原因是3.此次干旱对冬小麦影响较大。对冬小麦产量进行预估可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山西、河北、山东、北京
B.陕西、北京、天津、安徽
C.湖北、河南、安徽、江苏
D.河南、山东、江苏、安徽
E.冬季风势力强,旱区长期受冷气团控制
F.夏季风势力强,锋面雨带位置持续偏北
G.亚洲高压势力强,沙尘暴频繁影响我国
H.全球气候变暖,出现暖冬,蒸发量增大
I.①②
G.②③
①③
③④
参考答案:1. D
2. A
3. 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气候变化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1.直接读图即可。
2.冬季华北地区的干旱主要是由于受冬季亚洲高压影响。
3.监测地面事物需要利用遥感技术,而对小麦进行预估产量需要结合电子地图,即地理信息系统。
本题难度:困难
2、单选题 防止暴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A 大力发展渔业部门建设? B 大力发展气候检测,控制暴雨的产生
C 大力发展农业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D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防治。暴雨是指短时间内降水量大,防止暴雨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应大力发展水利设施的建设,加强蓄水,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
①风暴潮? ②泥石流?③山体崩塌?④滑坡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山区地震后,可能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有②泥石流、③山体崩塌、④滑坡。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另外解答本题也可用排除法,①风暴潮发生在沿海,不是山区,排除带①的选项,本小题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下图示意我国南、北方多年平均雷电日数的月份分配。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我国南、北方雷电日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6分)
(2)简述雷电灾害天气来临时,人们应注意哪些事项?(4分)
参考答案:
(1)南方出现雷电的月份较北方多,雷电日数较北方多。南方较北方:气温高,高温期长,对流旺盛;湿度大,雨季长。(6分)
(2)户内预防雷击:电视机的室外无线在雷雨天要与电视机脱离,而与接地线连接;雷雨天气应关好门窗,防止球形雷窜入室内造成危害;雷暴时人体最好离开可能传来雷电波侵入的线路和设备1.5m以上。
户外防御雷击:为了防止反击事故和跨步电压伤人,要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要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应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旁;应尽快离开铁丝网、金属晒衣绳,孤独的树木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的小建筑等;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任答一点给1分,共4分)
本题解析:
(1)从题目看,“对流旺盛的积雨云”这句话很关键,要“对流旺盛”,那得温度高,南方气温高;要“积雨云”,那得水汽多,而南方多雨。看图,就找出来了,月份、日数都是南方多。
(2)注意事项要从户内、户外两方面分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滑坡是我国山区常发生的一种地质灾害。?图中的甲为某滑坡区域坡度面积频率分布图,乙为某滑坡区域土质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显示2.从乙图可知3.人类的哪些活动可以降低滑坡灾害的发生频率
A.坡度越大滑坡发生的频率越高
B.滑坡发生频率与坡度呈反相关
C.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高
D.40°以上的陡坡不会发生滑坡
E.滑坡发生频率与土质无相关性
F.土质颗粒越大,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
G.土质颗粒越小,发生滑坡的可能性越大
H.砂质土壤发尘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I.水库建设
G.陡坡开辟梯田
山区采石
封山育林
参考答案:1. C
2. D
3. 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直接读图判断,坡度15°左右滑坡发生的可能性最大。坡度与滑坡的发生面积不成正比关系。
2.直接根据乙图判断,滑坡与土质有一定的关系,砂质土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3.水库建设能调节河流径流量,而滑坡的发生与河流关系不大,故A项错误;陡坡开荒和开山采石都会破坏坡面的植被等,导致滑坡多发。B、C项错误。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修建岩土体改造工程、疏排水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加强监测与预警;加强宣传教育;提高防灾减灾意识等是防治滑坡的一般措施。故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自然灾害的发生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适宜高二基础性训练,学生能利用图示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关键,并能结合地质灾害的一般治理措施分析即可。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读图综合分析能力训练。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