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19:24
1、综合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A图表示的是在?作用下形成的?地貌。(2分)
(2)B图是?地貌,往往形成于?地区;近年由于人类?等不合理的活动,造成B图中的景观出现不断蔓延、扩大的趋势。治理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为?。(4分)
(3)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C图中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6分)
参考答案:
(1)流水沉积 三角洲(平原)
(2)沙丘 干旱、半干旱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退耕还草,严禁过度放牧
(3)丘陵 地势起伏小,坡度比较和缓,等高线数值小于250 m 向斜 中心岩层新,四周岩层较老 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坚硬不易被侵蚀
本题解析:
(1)图A示意河口三角洲地貌,其形成是流水的沉积作用的结果。
(2)图B示意沙丘,沙丘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往往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发育最为典型,随着人类对这些地区植被的破坏(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导致沙丘移动,荒漠化范围扩大。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为退耕还林、还草,合理放牧等。
(3)根据等高线判断,等高线闭合,且较密集,自外向内数值增大,最高海拔低于500米,是丘陵地形。岩层的新老关系是中心新,两侧老,地质构造为向斜,所以该地貌为向斜“山”,形成原因为差异侵蚀的结果,其槽部受到挤压力,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而两侧抗侵蚀能力相对较弱,被外力侵蚀,从而形成了“山”。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该图是“三大类岩石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小题1:图中数码①~⑥所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A.①喷出岩②岩浆③侵入岩④变质岩⑤岩浆岩⑥沉积岩?
B.①岩浆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沉积物⑥喷出岩?
C.①喷出岩②沉积物③变质岩④沉积岩⑤岩浆⑥侵入岩?
D.①喷出岩②侵入岩③变质岩④岩浆⑤沉积岩⑥沉积物
小题2:数码⑥常具有的特征是?
A.含有生物化石
B.有较多的气孔?
C.由方解石组成
D.有明显的层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受流水、风、冰川、海浪等的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为新的岩浆。图中A选项岩浆不能直接转化为沉积物;C选项沉积物不能直接转化为变质岩;D选项岩浆不能直接转化为沉积岩。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小题2:数码⑥为喷出岩,喷出岩常具有的特征是有较多的气孔。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岩石与1月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形成岩浆岩的物质来源于
[?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幔
D.地核
2.上图中
[? ]
A.甲地可能发现地下溶洞
B.乙地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C.乙丙相对高度小于1000米
D.乙地地貌为背斜谷
参考答案:1、C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下图为某河流及其支流南河流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6分)
(1)判断图中河流在P处的主要补给类型。
(2)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图所示)。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指出南河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
(1)湖泊水
(2)由于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流速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受洪水危害,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岗边为最低的河谷地貌倒置现象。
(3)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
本题解析:
(1)河流补给主要有:雨水、冰川融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地下水(与河流相互补给)、湖泊(上游补给、中下游调节)。从图中可以看出P地位于水库下游,所以P处河流补给类型为湖泊补给。
(2)从等高线图可以看出Q地地势平坦,Q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说明河流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主要是由于河流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流速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受洪水危害,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岗边为最低的河谷地貌倒置现象。
(3)河流治理首先是防洪、治河先治山,河流综合开发等。从材料和图可知该地区河流沉积作用强,说明河流含沙量大,河流含沙量大因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可能是植被破坏严重引起,所以禁止陡坡开荒,保护森林,植树造林,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林牧渔业;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降水变率大,容易形成洪涝灾害,可以修水库。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读甲、乙两河间地形及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注:隔水层即不透水岩层)
【小题1】与M地层岩石性质和形成时代最接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若N与④都是岩浆活动的结果,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岩浆活动比④早
B.N与④两者形成时间相同
C.N顶部与④顶部形成的岩石特点相同
D.N下部与④下部形成的岩石特点不同
【小题3】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假设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则( )
A.甲、乙两河丰水期水位变高
B.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量增加
C.甲、乙两河年径流量不变
D.两河含沙量都有所增加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根据岩石形成的规律可以判断:越早形成的岩石越位于下部,越晚形成的岩石越位于上部,据图可知:岩石①位于M的上部,比M新;②在③下面,因此②较老,图中M和③岩层都是在同一岩层的下面,所以M和③形成的时间最接近,所以本题C正确。
【小题2】岩浆岩有侵入型和喷出型岩浆岩两种类型,从N的上部岩层形状可知N为喷出型岩浆岩,后经外力作用被黄土覆盖;而④是侵入型岩浆岩,因此N岩浆活动比④早;N顶部为喷出岩,④顶部为侵入岩;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为沉积岩,因此N和④下部岩层都为沉积岩,所以本题A正确。
【小题3】森林具有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的作用,该地年降水总量未变,在甲、乙两河间的黄土地上植树造林后,森林起到“海绵”的作用,蓄水并增加地表水的下渗,地下水补给河水的水量增加,稳定了河流径流,所以本题B正确。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水循环。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