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19-06-28 14:17: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京沪高速客运铁路示意图

材料二?京沪高速客运铁路是《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投资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一项工程,也是我国第一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铁路。预计2010年投入运营。
材料三?国家拟建的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2011年才能开工,从中铁二院了解到,川藏铁路起于成都,经蒲江、雅安、康定、理塘、左贡、波密、林芝到拉萨,全长1629公里。建成后从成都市区坐火车到蒲江只需半个小时,全线贯通后到拉萨只需8个多小时。
材料四? 1961年至1990年成都与上海有关气象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成都
平均气温(℃)
5.5
7.2
11.6
16.5
21.0
23.5
25.2
24.9
21.0
16.9
11.8
7.1
日均日照(h)
2.2
2.1
3.1
3.8
4.2
4.3
4.8
5.3
2.7
2.1
2.0
1.9
上海
平均气温(℃)
3.7
4.6
8.5
14.2
19.2
23.4
27.8
27.7
23.6
19.3
12.4
6.1
日均日照(h)
4.4
4.2
4.5
5.1
5.6
5.4
7.5
7.8
5.4
5.2
5.0
4.8
材料五?“天府”在人们的印象中是“沃野千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2008年2月,由《中国国家地理》举办的“新天府”的评选中,成都平原排名榜首,从而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
(1)京沪高速铁路线路较为平直,分析该铁路平直的原因。(6分)
(2)不考虑地形因素影响,沿京沪高速客运铁路自南向北土地生产力如何变化?并说明原因。(6分)
(3)川藏铁路穿过的藏南谷地,是西藏种植业相对集中的地区,试分析其自然优势。(6分)
(4)有专家认为,四川盆地气候表现出一定的海洋性特征。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简析成都气温年较差比上海小的原因。(6分)
(5)结合材料五,简述成都平原能把“天府”的称号持守了2300多年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共6分)沿途地区地形平坦;(2分)节省投资,减少工程量;(2分)高速铁路以直达运输为主,是高等级铁路建设的要求(2分)
(2)(共6分)递减(2分)自南向北,年降水量减少(2分);年积温逐渐减少(2分),导致土地生产力逐渐降低。
(3)(共6分)热量集体相对较好(3分);水源充足(1分);地形平坦(1分);土壤肥沃(1分)
(4)(共8分)1月,成都北有秦岭,大巴山等高大山脉阻挡(2分);冬季风影响小,均温高于上海(2分);7月,成都受西南季风、东南季风影响;阴雨天多;(2分)月均日照时数比上海少,故平均气温比上海低。(2分)
(5)(共10分)气候温暖多雨(热量充足,降水丰富,雨热同期);土地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河流多,灌溉水源充足;开发历史悠久。(任答1点得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11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  。(2分)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     。(2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3分)
(4)喜马拉雅山上  作用明显。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2分)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


参考答案:(1)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还在继续,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引起的挤压力使青藏高原移动。(2分)
(2)在地质上受地壳的弯曲隆起、断裂、上升或下沉、造山运动等多方面影响,对于生活更为直接的影响则是地震活动的增加,形成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等。(2分)
(3)地壳厚的地方地势高,地壳薄的地方地势低。 青藏高原上的山脉海拔虽然很高,但相对于青藏高原面的高度较低。
(4)冰川侵蚀
(5)流水侵蚀作用。 水能、地热能、太阳能、生物资源等(2分)
(6)沉积岩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青藏高原的地质作用及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分析与探究问题的能力。(1)青藏高原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喜马拉雅山是一座典型的褶皱山。(2)由于位于两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这里地壳活动频繁,地热资源丰富,且板块的运动导致该地区的地形地貌的变化。(3)读图反映海拔越高,地壳越厚。远看成山反映其整体海拔高,但近看成川反映内部地势平坦。(4)喜马拉雅山脉海拔高冰川广布,故冰川作用明显。(5)河流峡谷反映的主要地质作用是流水的侵蚀。该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地热能丰富;河流峡谷,水能资源丰富;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故太阳能资源丰富等。(6)化石一定形成于沉积岩中。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关于三大自然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东部季风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热量为基础
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差异的形成以水分为基础
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主要随海拔的升高而发生变化
D.三大自然区存在内部差异均以热量的变化为基础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内部差异以从东向西的水分的变化为基础。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南方与北方是对东部季风区的划分。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据此完成问题。
小题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大兴安岭—大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
B.天山—阴山一线
C.南岭山脉一线
D.秦岭—淮河一线
小题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平原面积广阔;北方地区山地丘陵地形为主
B.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资源丰富
C.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
D.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自然土壤更加肥沃
小题3: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水资源不足,水土流失严重
B.生物资源单一,复种指数低
C.洪涝灾害频繁,山地丘陵区地形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
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B
小题1: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差异。
小题1: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秦岭—淮河一线。
小题1:A项南北方的地形差异:北方地区以高原、平原为主,南方地区山地丘陵地形为主;错误;B项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纬度低,故水热资源丰富。正确。C项我国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北方地区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错误;D项北方地区土壤较肥沃,而南方地区以红壤、砖红壤为主,土壤较贫瘠;错误。
小题1:我国南方地区位于湿润地区,水源丰富,但由于位于季风区,降水集中,多暴雨,且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形起伏较大,故水土流失严重。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十年我国东部沿海土地利用结构变动表

材料二:“中国沿海耕地、水资源对比图”(图a)、“中国沿海地区水土协调度面积图”( 图b)。
注:水土协调度=(本区水资源量/全区水资源量)/(本区耕地规模/全区耕地规模)

材料三:我国中长期粮食消费预测表

(1)、材料一,近十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中,比重上升的非农用地是?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4分)
(2)、分析图a,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与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4分)
(3)、分析图b,东部沿海省市区中,上海市以北地区水土协调度_______-? (高、低),请简要分析其成因。结合所给材料,说明我国北方水土协调度<1.00的省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提高水土协调度。(8分)?
(4)、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粮食中长期消费的趋势及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8分)
(5)、试从我国的气候、地形两方面分析我国粮食生产的不利条件。(4分)


参考答案:(1)城镇居民点及工矿(1分)?交通?(1分)?
沿海地区经济不断发展,外来人口不断增加,促进交通发展,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2分)
(2)我国东部沿海水资源南多北少,耕地资源北多南少,水土配合不协调(4分)
(3)低?(1分)?降水少,且平原面积广大,耕地比重大(3分)
跨流域调水、修筑水库、调整农业结构(种植耐旱作物)、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推广喷灌、滴灌技术)、开源节流(答对每一方面1分,最高给4分)
(4)粮食总消费量和人均粮食需求量都呈上升趋势。(4分)
人口增加,粮食直接消费总量上升,(2分)
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提高,人均粮食间接需求量上升(2分)
(5)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1分)旱涝等自然灾害频繁(1分)
山区多,平原少,耕地比重小(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