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4:07:26
1、单选题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4年11月22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北纬30.2度,东经101.7度)发生了6.3级地震,完成下列各两题。
【小题1】此次6.3级地震发生时,国际标准时为
A.6时55分
B.7时55分
C.8时55分
D.9时55分
【小题2】此次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眉山昼夜长短及昼长变化趋势是
A.昼长夜短,昼在减短
B.昼短夜长,昼在减短
C.昼长夜短,昼在增长
D.昼短夜长,昼在增长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本题解析:
【小题1】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即120°E-16时55分,而国际标准时为0°经线对应的地方时,故此时0°经线为8时55分,故选C。
【小题2】此后一个月内即时间为11月22日到12月22日,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向南移,而眉山在北半球,故眉山此时昼短夜长,且昼在减短,故选B。
考点:地方时的计算及昼夜长短的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读下图,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回答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日期临近二分二至的________,而此时的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图中Q点地方时为________。(5分)
(2)此时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全球此时极昼的分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1分)
(3)图中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此后至春分阶段,该交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2分)
(4)此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参考答案:
(1)20°S、60°E 冬至 16点 6点(5分)
(2)夜长昼短、且夜渐短昼渐长。(2分)70S°及其以南地区都是极昼(1分)
(3)从70S°向极点移动(2分)
(4)从20°S向南向北递减,20°S的太阳高度为90°(2分)
本题解析:
(1)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则P、M点所在经线其一为0时,其二为180°;根据MP、MQ为部分晨昏线,则M点为晨昏线与70°S纬线的切点,判断M点所在经线为0时或12时;两者结合说明M点所在经线为0时;P点所在经线为180°;晨昏线PMQ以北为夜半球,说明70°S以南出现极昼,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M点所在经线为0时;P点所在经线为180°,则M点的经度为120°W,计算12时所在的经线(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60°E。故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20°S、60°E。太阳直射南半球,晨昏线与70°S相切,判断出此时临近冬至日。M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时,Q点6点,结合上题可以计算北京时间为16时。
(2)若时间为冬至前,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夜长昼短、且夜渐长昼渐短若为冬至后,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夜长昼短、且夜渐短昼渐长。
(3)若时间为冬至前,M点从70S°向南极圈移动;为冬至后,,M点则从70S°向极点移动。
(4)根据太阳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可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由直射点向南北递减,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
考点:地球运动
点评:本题考查地球运动。这就要求学生掌握东西经度划分、晨昏线、地方时、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不同日期划分等基础知识。本题中抓准题干中给出的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和图中M点为晨昏线与70°S纬线的切点这一关键点即可得出:M点所在经线为0时或12时;两者结合说明M点所在经线为0时;P点所在经线为180°;晨昏线PMQ以北为夜半球,说明70°S以南出现极昼,太阳直射南半球,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0°S,判断出此时临近冬至日,带入到问题中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该图中左图和右图是同一时刻地球上两区域昼夜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示时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 (2分)
(2)该日,游客在泰山观日出时,日出方位应位于泰山的 方向。(2分)
(3)Q地位于M的 方向。 (2分)
(4)该日,Q、P两地的夜长大小关系是 ,M地昼长为 小时。 (4分)
(5)该日,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2分)
参考答案:(1)(20°S,120°W) (2分)
(2)东南 (2分) (3)东北 (2分)
(4)Q地夜长大于P地夜(2分) 14小时 (2分)
(5)从20ºS向南北两侧递减 (2分)
本题解析:(1)120°W平分白昼,是直射点的经度;70ºN有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位于20ºS。(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在东南方。(3)根据经纬度判断方位。(4)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根据地方时计算M的时间。(5)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项二侧递减。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图中a、b、c、d四地,位于北半球的是( )
A.a
B.b
C.c
D.d
【小题2】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快到慢依次是( )
A.a、c、b、d
B.a、b、c、d
C.d、c、b、a
D.c、d、a、b
【小题3】当c地昼最长时( )
A.地球运行到远日点附近
B.北京昼长夜短
C.上海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D.北极出现极昼现象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据图可知,a地全年昼夜等长,所以为赤道;b地冬至日昼最长,夏至日昼最短,所以是南半球中纬度地区;c地冬至日昼最长且为极昼而且仅一天极昼,夏至日昼最短且为极夜,所以是南极圈;d从秋分到春分为极夜,从春分到秋分为极昼,所以是北极点。因此,本题选D。
【小题2】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结合上题,a为赤道,b为南半球中纬度地区,c为南极圈,d为北极点,纬度从低到高排序是abcd,线速度由快到慢和其排序一致,故选B。
【小题3】结合上题,c地为南极圈,c地昼最长时为冬至日,此时为12月22日,接近近日点,北京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夜,上海距直射点最远, 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小值。故选C。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地球表面上五带的划分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地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地球表面上五带是依据热量来划分的,获得太阳辐射热最多的地区为热带,获得太阳辐射热最少的地区为南北寒带,其余地区为南北温带。故选A。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