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54:17
1、单选题 读我国人口变化趋势图(出生人口性别比为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人数),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读上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11年增加的人口与2010年相同
B.人口性别比失调已得到有效控制
C.人口自然增长率目前趋于稳定
D.人口总量增速呈加快趋势
小题2:下列关于人口性别比失调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受传统文化影响
②与计划生育政策无关
③经济原因,在许多农村地区,生产和生活主要还是靠体力劳动
④社会原因,男女性别不平等?
⑤科技原因,B超、染色体技术的应用
A.①②③
B.③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⑤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可知,I线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II线为出生人口性别比,III线为总人口,2011年和2010年虽然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但总人口已经增大,故增加的人口与2010年不相同;图中人口性别比失调虽然有所控制,但仍然偏高;人口总量增速呈缓慢增长趋势。
小题2: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很复杂,既有经济原因,也有社会原因,还有文化原因,以及现实生活中男女不平等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人类历史上出现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是因为
[? ]
A、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B、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爆发
C、不同时期人口居住地的自然环境不同
D、不同时期人口数量的差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表1为南京市1990年以来部分年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数据,读表回答10~11题。
| 年份 | 常住人口 数(万人) | 各年龄组人口比例(%) | 总抚养比(%) | ||||
| 0—14 | 15—49岁 | 60岁以上 | 合计 | 0—14岁 | 60岁以上 | ||
| 1990 | 516.81 | 20.77 | 69.19 | 10.04 | 44.53 | 30.02 | 14.51 |
| 1995 | 564.29 | 19.08 | 68.89 | 12.03 | 45.16 | 27.7 | 17.46 |
| 2000 | 612.62 | 15.43 | 72.38 | 12.19 | 38.16 | 21.32 | 16.84 |
| 2005 | 689.8 | 11.81 | 75.11 | 13.08 | 33.14 | 15.72 | 17.42 |
| 2006 | 719.06 | 12.69 | 72.39 | 14.92 | 38.15 | 17.53 | 20.62 |
| 2007 | 741.3 | 11.58 | 74.04 | 14.38 | 35.06 | 15.63 | 19.43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和资料综合分析能力。
小题1:自1990年至2007年,南京市0~14岁人口的比重大幅下降,说明出生率较低;而总人口增长较快,只能与人口迁移有关。
小题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南 京0~14岁的人口抚养比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不是持续下降;60岁及以上的人口抚养比总体上升,但不是持续上升;2007年南京市0~14岁的人口抚养比 15.63低于60岁及以上的19.43。故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综合题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参考答案:
(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2分)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省外转移最少(2分)?迁移成本较低(1分);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1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2)主要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2分)。经济原因(2分)
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答案合理同样给分)
(3)对迁入地:乡镇企业快速发展(或推动工业化的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繁荣城市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当地产业结构,提高二三产业的比重);交通压力、城市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3分)(任答3点的3分)
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任答3点得3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根据图示:二、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对低,所以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迁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内乡镇外;向省外转移最少。主要原因是迁移成本较低;同时要兼顾农业生产活动。
(2)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所以人口迁移的方向为由中西部省份流向东部沿海省份,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市)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市);从内陆省(市)流向沿海省(市)。
(3)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对迁入地: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交通压力、城市环境问题加剧等负面影响。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工的劳务收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改善经济条件,促进乡镇企业发展;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更好地保护农村的自然资源;可能会出现土地撂荒的问题。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目前,多数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是 ( ?)
A.快速增长
B.负增长
C.接近零增长
D.零增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多数国家接近零增长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