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50:08
1、单选题 再城市化是指城市因发生逆城市化而衰败的城市中心区再度城市化的过程。下图显示西欧四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平均增长速度。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中1984~1989年处于再城市化阶段的国家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小题2:促进西欧部分国家再城市化产生的因素有
①传统工业的复苏?②第三产业的发展 ③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④城市环境质量的改善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图中四个国家奥地利、比利时、瑞士城市化增长速度在1980~1984年只为负值,说明只有3个国家出现逆城市化问题,瑞士在1984~1989年仍是逆城市化状态,只有奥地利、比利时2个国家城市化增长为负值,有再城市化现象,B对。A、C、D错。
小题2:西欧国家主要是发达国家,工业主要是高技术产业,传统工业产值小,污染重,不会再复苏,①错。经济水平越高,第三产业占的比重越大,所以再城市化的原因可能是第三产业发展,②对。再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后期,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不再恶化,城市环境质量改善,③错、④对。所以C对。A、B、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读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变化表。根据下表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时间 | 1949 | 1954 | 1978 | 1980 | 1990 | 1992 | 1996 | 2000 | 2002 | 2006 |
| 城市人口比重% | 10.6 | 15.35 | 17.92 | 19.39 | 26.41 | 27.63 | 29.37 | 36.22 | 39.09 | 43.9 A.城市化水平总体上升 B.中国的城市化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C.我国己经完全实现了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城市化的概念、含义和标志:

表现: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考点名称:城市化动力城市化动力:
推力:指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指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城市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用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来表示。“ S”形曲线将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阶段。如下图所示:
2、全世界城市化的整体进程:
产业革命前缓慢——产业革命后加速发展(20世纪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后速度空前,城市人口比重迅速上升。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镇、数目增多;人口规模迅速膨胀。)
考点名称:城市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常见城市化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其他常见城市化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整治措施:

| 试题ID | 试题题文 |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两省1965~2011年城市人口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造成广东省、辽宁省城市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
②1990~2000年间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③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
④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小题2:制约两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共同问题是( )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辽宁省城市化起步早得益于矿产资源的开发,但目前城市化水平低于广东省;1990~2000年间国家逐步开放开发边境城市、长江沿岸城市、和内陆省会城市,故辽宁省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政策支持;广东省在提出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故其城市化起步晚是由于政策原因;广东省后来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即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
小题2:两省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有大量人口迁入,劳动力充足;两省经济均较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目前我国已经放宽了户籍制度;两省都面临产业结构的升级,D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地区中,城市区位地租较高的是?(?)
A.市郊
B.城市边缘
C.城市中心
D.城市内地势较高的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自市中心向外逐渐递减。市中心人流量最大,即市场广阔,且交通便利,则地价最高。
点评:本题难度低,基础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影响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即可判断。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 下图为某城市略图和该城市各地区2004年人口变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与总人口的比重)。

参考答案:(1)A;I
(2)平坦开阔;西北
(3)分散城市职能,建设卫星城;改善道路网。
(4)“△”在城市东郊环形公路与放射状分路交汇处,该处交通便利,卫星城数目多,服务人群量大。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