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49:48
1、单选题 下面左图表示我国某地区林内与林外气温差值,右图是该地冬季情况示意图(阴影部分是林地,空白部分是均质裸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森林对气候调节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2.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夏季的调节作用最明显
B.冬季林内外气温差值大
C.林内气温总是低于林外气温
D.林内昼夜温差比林外大
E.A点的气压低于C点
F.A、E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
G.A、C两点之间气流的性质为寒冷干燥
H.C、E之间的风向为西北风
参考答案:1. A
2. 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1.左图横坐标表示月份,纵坐标表示森林内外温差,分析可知:若温差为0℃,说明森林调节作用最弱;正值代表使温度调高了;负值代表使温度降低了,绝对值越大说明调节作用越明显。由图可知,夏季调节最明显,A正确;在冬季时林内气温是高于林外气温的,C错;调节作用应该表现为使昼夜温差减小的,D错。?
2.有图表示的季节为冬季,A点在林外,C点在林内,A点的气温较低、气压较高,A、C之间气流总是由A→C,性质为寒冷干燥的,所以选项A错而选项C正确;A、E在林外,气温低因为下沉气流,B错;C、E之间气流应该由E→C,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成东南风向,选项D错。
考点:该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森林的调节作用,热力环流等。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读下面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题。
小题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小题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
①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
②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③劳动力成本降低
④政策优势突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本题解析:
小题1:在阶段Ⅰ中,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进入阶段Ⅱ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只要对珠江三角洲的两次产业转移有所了解,本题就不会误答。
珠江三角洲的第一次产业转移始于改革开放初期。香港传统制造业大量向珠江三角洲转移,如服装、纺织、塑料制品、电子元件、金属和非金属制品等,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处于较低产业水平。这种产业转移是由当时珠江三角洲经济低水平发展状况决定的,也是珠江三角洲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结果。这次产业转移,使珠江三角洲的环境污染加重。
第二次产业转移始于20世纪9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过近20年的发展,经济上了一个大台阶,生产成本也大幅度提高,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变得越来越小,珠江三角洲的生产成本已经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因此,珠江三角洲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是必然选择。通过大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初步确立了珠江三角洲在华南经济圈的中心地位。加之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质量开始好转。随着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尤其是产业的广泛升级,当地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源密集型企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通过产业转移,在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产业群。这对于加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的经济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移动,并在地表积累的条件有
[? ]
A、多雨季节,土壤中水分充足
B、春季多风少雨,土壤水分蒸发旺盛
C、夏季降水量大,地下水位升高
D、大水漫灌,使盐分处于溶解状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某区域的主导产业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木材工业一蘑菇养殖一采石。据此回答1-2下题。
1.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见证了当地
①生态环境破坏日益严重
②主导产业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
③产品附加值大幅度提高
④人口增长过快
[? ]
[? ]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张某承包了0.5公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下图所示。当地1月平均气温3℃,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
[? ]
A、珠江三角洲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
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
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
参考答案:1、B
2、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