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6-28 13:32:12
1、综合题 探究题(8分)):
为了把大尺度的时间变化过程“浓缩”在几分钟内完成,下面设计了关于“内力作用过程和地质构造”的探究学习过程,请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完成相关实验项目,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报告
实验材料:4 cm×30 cm的竹片2片(也可以用木片替代)
实验步骤:
(1)两手握竹片两端加力,竹片产生变形。[来源:91考试网]
(2)继续用力,先慢后快,竹片折断。
(3)竹片折断瞬间,两手虎口处有震感。
(4)竹片与岩石都具有“刚性”和“塑性”,竹片的受力变形过程与岩石的受力变形过程比较相似。
实验结论:褶皱、断层和火山(地震)都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1)根据实验过程和现象,在下面的方框内分别画出相对应的地质构造。
(2)褶皱、断层和火山活动都可以形成高山,将下列世界名山与对应的地质构造相连。
A喜马拉雅山 ①断层
B泰山 ②火山
C富士山 ③褶皱
(3)向斜有时成山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最容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的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A—③ B—① C—②
(3)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容易受侵蚀而成谷地。
(4)活跃的断层处(板块交界处)
本题解析:
(1)褶皱是指岩石沉积或固结后因受力作用而在岩石内弯曲成的拱或槽。断层是指地壳岩层因受力达到一定强度而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有明显相对移动的构造,故图示为
(2)喜马拉雅山是由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而成,为褶皱山系;泰山是由断层所形成的地垒;富士山是由火山活动形成的。
(3) 水平岩层受力发生弯曲形成褶皱,即背斜、向斜。刚形成褶皱时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后来由于外力作用的影响,即背斜顶部物质疏松受侵蚀形成谷地,向斜两翼物质疏松受侵蚀,向斜槽部物质结构紧密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4)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火山、地震。
考点: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8分)
(1)图中A地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常发育成陡峻的山峰,如我国的 ;B地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其上常有许多典型的谷地或盆地,如我国的 。
(2)D处属于地质构造中的 ,地貌上形成 ,成因是 。
(3)图中A、B、C、D四处属于储油构造的是 。
参考答案:
(1)地垒 华山西峰、峨眉山等 地堑 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等
(2)向斜 谷地 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容易断裂破碎,容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
(3)D
本题解析:
(1)根据地质构造图,可知A是断层中的地垒,B为地堑。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华山西峰、泰山、庐山等;地堑常形成谷底或盆地,如我国的渭河谷地、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
(2)据岩层的弯曲状况,C处岩层向下凹,为向斜;D处岩层向上拱,为背斜。从地形上看,C处为山地,D处为山谷。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层破碎易被侵蚀。
(3)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考点:该题考查地质构造。
本题难度:困难
3、单选题 图A为北半球某河段平面图,图B为图A河流某处的河道横剖面,图C示意图A中 M 湖水量流入流出的月份分配。读图,完成下题。
【小题1】 图A中甲、乙、丙、丁四处的河道横剖面,最符合图B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2】M 湖平均水位最高的月份是( )
A.1 月
B.4 月
C.6月
D.10 月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本题解析:
【小题1】图B显示河流左岸侵蚀,右岸堆积;而该河是北半球的河流,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河流应侵蚀右岸,所以剖面图应是曲流段,甲、丁都不是曲流段;乙右岸是凸岸,堆积作用为主,左岸是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丙左岸是凸岸,堆积作用为主,右岸是凹岸,侵蚀作用为主;乙符合剖面图示。选B正确。
【小题2】M湖流入大于流出是5-9月,11月-次年3月是流出大于流入;M湖蓄水是在5-9月间,到10月水位达最大。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河流地貌。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板块构造学说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成果之一。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
【小题1】图示的板块边界是:( )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B.大洋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C.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的俯冲边界
D.大陆板块内部的生长边界
【小题2】以下地貌单元中,成因与图示机理相关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日本列岛
C.阿尔卑斯山脉
D.落基山脉
【小题3】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进一步认识:( )
①海陆间水循环的机理 ②洋流分布和运动规律
③地震分布和活动规律 ④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图中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形成了巨大的褶皱山系,是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边界。
【小题2】阿尔卑斯山脉是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形成的巨大褶皱山系,与图相似;东非大裂谷处在板块的生长边界;日本列岛和落基山脉处在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的碰撞处,日本列岛为岛弧,落基山脉为海岸山脉。
【小题3】地震多发生在地壳有裂隙的地区,许多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岩浆活动有关,而岩浆活动多发生在地壳有裂隙的地方,所以,板块构造学说有助于人类认识地震规律和矿产分布规律。而水循环和洋流与板块无关。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
本题难度:一般
5、填空题 下列外力作用与地貌类型组成正确的一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