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19-06-28 13:30:0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15分)【选修2——海洋地理】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海水中藻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能力,它主要受光照、营养盐等因素
的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过高易引发赤潮。下图示意我国某海域海洋初级生产力分布(单位:
克碳/平方米.年),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图示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7分)
(2)简述赤潮的防治措施。(8分)


参考答案:
(1)分布特点:由沿海向外递减(2分);河流入海口处生产力较高(1分)。
原因:近海水深较浅,光照充足(2分);入海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2分)
(2)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口污水源的控制;加强生产放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加强对近海养殖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立法。(8分,答对4点得满分)


本题解析:
(1)近海水深较浅,光照充足,水温较高。入海口处,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有利于藻类的生长。所以海洋初级生产力由沿海向外(大洋)递减,河流入海口处生产力较高。
(2)防治赤潮发生的措施,主要是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加强入海口污水源的控制,加强生产放水和生活污水的综合治理,加强对近海养殖的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加强立法。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 科学家通常把海水表层叶绿素含量低于0.07mg/m3的现象称为“海洋荒漠”,表现为海洋表层藻类物质稀少甚至绝迹。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荒漠”成因的正确说法是
[? ]
A、气候变暖使表层海水年温差变小,抑制深层营养物质上泛,扩大“海洋荒漠”的范围
B、暖寒流交汇区鱼类多,不利于藻类物质的生长,为主要“海洋荒漠”区
C、副热带海区,光照充足,不会出现“海洋荒漠”现象
D、人类活动不会对“海洋荒漠”产生影响
2、据《2007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统计,东海海域共发生60次赤潮现象,成为中国赤潮灾害影响最严重
? 的海域,下列关于赤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赤潮海域中的叶绿素含量偏低,化学耗氧量偏高
B、受长江径流量的影响,东海赤潮高发期在每年的12月~1月
C、渤海、黄海和南海的海水养殖发达,可以抑制赤潮的发生
D、东海海域适宜的水温有利丁藻类物质的繁殖


参考答案:1、A
2、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事件不属于海洋污染的有
[? ]
A、缺乏科学论证的围海造田工程
B、日本水俣湾事件
C、核电站排出的冷却水进入海洋
D、油轮泄漏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我国可主张的管辖海域面积约为领海的
A.8倍
B.18倍
C.80倍
D.0.8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综合题  (10分)读“受不同海平面升高影响下某国土地变化图”(图中虚线为国界线),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为_______________国。(2分)
(2)A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3分)
(3)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分析该地区风暴潮比较严重的原因。(3分)


参考答案:
(1)孟加拉
(2)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恒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
(3)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再加上海水受热膨胀上升)。
(4)该地区夏季多西南季风,势力较强,有时还受飓风影响;孟加拉湾口大内小,导致风暴潮潮差较大;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


本题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根据图示陆地轮廓判断:图中A为孟加拉国。
(2)孟加拉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恒河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河床淤塞。所以孟加拉国水灾特别多。
(3)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影响:导致生态系统的调整;导致海平面上升;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的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会增加。海平面升高的原因可能是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加上海水受热膨胀上升。
(4)本题考查海洋自然灾害风暴潮多发的原因。该地区夏季多西南季风,势力较强,有时还受飓风影响;孟加拉湾口大内小,导致风暴潮潮差较大;孟加拉湾沿岸地势低平。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9/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