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知识大全《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考点特训(2019年冲刺版)(五)

时间:2019-06-28 13:27: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图为世界地图上的一段纬线,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判断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四项,属于X地所在国的是
A.好望角? B.泰姬陵? C.大堡礁? D,格林尼治天文台
小题2: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节,X地
A.时逢干季
B.盛行东北季风
C.每月降水量在10mm以下
D.气旋活动频繁
小题3: Y地所在国
A.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B.东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过
C.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
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产国之一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读图,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结合材料分析,P点以西为海洋,Q点以东为海洋,PQ为陆地。若30.5°是北纬,则120°E以西是陆地,PQ之间主要是海洋,所以图中30.5°一定是南纬。该图所示区域PQ之间陆地为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大陆。所以C对。好望角在南非,A错。泰姬陵位于印度,B错。格林尼治天文台位于英国,D错。
小题2:北京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夏季雨量最多。 X地位于30°-40°大陆西岸,属于地中海气候,北京是夏季时,X地正是冬季,因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受西风带控制,多气旋活动,降水较多。D对。此时的气候特征是温和多雨,受西风带控制,A、B、C错。
小题3:Y所在国是澳大利亚,属于印度洋板块,不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A错。东岸有暖流经过,B错。澳大利亚农业以混合农业为主,主要是种植小麦和牧羊,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C对。澳大利亚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不是水稻的主要生产国,D错。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南亚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不同纬度之间热力差异?③南北之间的地形差异?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季风环流。南亚西南季风的形成是由于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所以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向右偏的影响下,形成西南季风。而南亚冬季东北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图是海底地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底石油主要分布在图中的Q地
B.海洋渔业资源多位于图中Q地
C.P处深度很大,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
D.M、N位于同一个板块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20分)读澳大利亚人口分布图,回答问题。

(1)根据右图,推断澳大利亚主要铁路的空间分布并阐述理由。(4分)
(2)说出汤斯维尔的气候类型并分析其形成原因。(8分)
(3)分析澳大利亚东南部沿海港口运输比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更为发达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澳大利亚铁路分布呈现半环状分布(或主要分布于东部和南部)C2分)
理由:东部与南部地形平坦;人口多,城市多(2分)
(2)热带雨林气候(2分)
形成原因:沿岸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丰富的水汽;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6分)
(3)东南部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有利于发展航运;(2分)东南部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2分)交通便利,腹地广阔;(2分)(殖民者到达最早)开发时间早,发展历史悠久(2分)


本题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到,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及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呈半环状分布,铁路的修建,就是要方便人们出行和经济发展,所以要穿过人口密集区,呈半环状分布。沿海地区地形平坦,便于铁路修建。
(2)从纬度看,汤斯维尔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全年高温;位于东南信风带的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多地形雨;沿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经过,增温增湿,降水量大。形成了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3)东南部地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沿海没有大量珊瑚礁,港阔水深,利于发展海洋航运;历史悠久,开发早;有大城市作为腹地依托,航运价值高。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30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4)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图中R河是内流河,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R河流经的甲平原是所在国政治、经济的核心区域,人口约1亿。
请回答:
(1)比较分析R河MN段和EF段水文特征的差异。(8分)
(2)比较X、Y两地年积雪期的长短,并说明原因。(6分)
(3)简述甲平原南部种植冬小麦有利的自然条件。(8分)
(4)分析该国在甲平原大力发展内河航运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EF段位于MN段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故EF段水量较大(4分);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或较长)(4分)。
(2)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2分)。原因:X地距离大西洋较Y地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2分),且地势较低(2分),冬季(或寒冷期)时间较短
(3)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病虫害少。(每点2分,任答4点即可,满分8分。)
(4)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且有运河相连;河流流速较慢。(每点2分,共8分)


本题解析:
(1)读图,图中MN段位于上游,汇水面积较小,水量小。MN段的纬度高,所以结冰期较长。图中EF段位于伏尔加河的下游,且有支流汇入,汇水面积相对较大,故EF段水量较大。EF段纬度相对较低,结冰期较短,汛期出现较早,汛期较长。
(2)读图, X地距离大西洋较近,受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影响较大,这里位于东欧平原地区,地势较低,冬季寒冷期时间较短。Y地距大西洋远,位于乌拉尔山区,地势较高,冬季寒冷时期长,积雪期时间长。所以X地年积雪期比Y地短。
(3)农作物生长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方面考虑。甲平原是伏尔加河流域,平原南部是俄罗斯的南部地区,纬度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灌溉水源充足,有利于小麦的生长。地形平坦,便于耕作、收割。冬季积雪覆盖,利于小麦保温越冬,春季积雪融化,土壤水分条件好。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过冬,病虫害少。
(4)读图,根据图中的城市符号和矿产资源符号分析,该国城市分布集中地区,资源分布很少,也就是该国农矿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空间分布不平衡,货物运输量大。水运运价低、运量大,甲地河流流速较慢,适合大宗货物的运输。甲平原河网密集,河道间开凿有运河相连,投资较少,效益高,水运便利。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